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弟子規〕     
瀏覽人次:435 收藏人次:0
  〔弟子規〕為傳統學塾的蒙學教材;清李毓秀撰,共一卷。本書取〔論語.學而篇〕之文意:「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分為五節。第一節即開宗明義曰:「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第二節以孝弟為主題,教導為人子女、兄弟的態度及儀節。第三節以謹信為主題,教導為人應有的風範及禮儀。第四節以泛愛眾而親仁為主題,教導各種處世的道理。第五節以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主題,教導學習讀書、寫字的要訣。全文共一千零八十字。每三字一句,每二句一對應,內容取材自〔論語〕、〔孟子〕、〔禮記〕等,易懂易讀,學者可琅琅上口,寓生活規範之揣摩於誦讀之間,是...
    
瀏覽人次:55495 收藏人次:10218615
地支的第一位。
時辰名。約當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一點。如:「子時」。
本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如:「子女」、「獨生子」。
後代。如:「子嗣」、「多子多孫」。
植物的果實,或動物的卵。如:「蓮子」、「瓜子」、「桂子」、「松子」、「烏魚子」。
對一般人的通稱。如:「男子」、「女子」。
對有學問道德的人的尊稱。如:「孟子」、「孔子」。
顆粒狀細小而堅硬的東西。如:「子彈」。
與「母」相對的。如:「子音」、「子母扣」。
幼小的、稚幼的。如:「子薑」、「炸子雞」。
指輩分小、年紀輕的人。如:「子弟」、「小子」、「學子」。
對他人稱自己的配偶。如:「內子」、「外子」。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一種中文傳統圖書的分類名稱,主要收錄諸子百家、天文算法、藝術類等著作。如:「子部」、「經、史、子、集」。
部首。
詞綴。放在名詞、動詞、形容詞、量詞等之後。如:「房子」、「車子」、「拍子」、「胖子」、「聾子」、「樣子」、「哪門子」、「兩下子」。
    
瀏覽人次:19004 收藏人次:5942490
法度、條文。如:「校規」、「規則」、「規章」、「法規」。
畫圓的器具。如:「圓規」、「兩腳規」。
勸告、糾正。如:「規勸」、「規過勸善」。
謀劃、設法。如:「規劃」、「規避」。
成例。如:「陋規」、「墨守成規」。
    
瀏覽人次:8393 收藏人次:4224546
後出生的同胞男子。如:「兄弟」、「胞弟」。
親戚中年紀比自己小的同輩男子。如:「表弟」、「堂弟」。
稱比自己年紀小的同輩朋友。如:「賢弟」、「仁弟」。
門徒、學生。如:「弟子」、「徒弟」。
對同輩朋友的自稱。如:「愚弟」。
弟子     
瀏覽人次:1826 收藏人次:0
1.學生、門徒。也用為學生、門徒的自稱。如:「弟子不敏,願奉師訓。」《論語.雍也》:「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世無孔子,不當在弟子之列。」
2.為人弟與為人子者。泛指年幼的人。《論語.學而》:「弟子入則孝,出則弟。」《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窮弟子快走開去!讓我們。」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至於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弟子。」
3.稱佛教、道教的徒眾。亦作為徒眾、信徒的自稱。《後漢書.卷七一.皇甫嵩朱儁列傳.皇甫嵩》:「鉅鹿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奉事黃老道,畜養弟子,跪拜首過,符水咒說以療病。」《西遊記》第三六回:「弟子乃東土大駕下差來,上西天拜活佛求經的。」《初刻拍案驚奇》卷八:「弟子虔誠拜禱,伏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
4.弟弟的兒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鄧攸始避難,于道中棄己子,全弟子。」
5.古時稱戲劇、歌舞藝人。唐.白居易〈長恨歌〉:「梨園弟子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宋、元時用以稱妓女。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但來兩三遭,不問那廝要錢,他便道:『這弟子敲鏝兒哩!』」《喻世明言.卷四.閒雲菴阮三償冤債》:「菴內尼姑,姓王名守長,他原是個收心的弟子。」
子規     
瀏覽人次:490 收藏人次:0
杜鵑的別名。參見「杜鵑」條。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