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8.86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不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指立德、立言、立功三件可以永遠受人懷念和敬仰的事。宋.楊萬里〈跋寫真劉敏叔八君子圖〉詩:「古人三不朽,諸老一一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三位。大寫作「參」,阿拉伯數字作「3」。
數量是三的。如:「三個」、「三人成虎」、「三代同堂」。
表示多數、多次。如:「三番兩次」、「一問三不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腐爛。如:「腐朽」、「朽木不可雕」。
衰老。如:「老朽」。
不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朽是專就人而言,意謂「人死而不亡」,也就是說一個人因死亡而軀體腐朽(mortal),失去生命現象,實際上「生命本體」卻未消滅或消失,反而可以永遠存在。因此英文「immortal」一辭,可譯作不朽,也可譯為「永生」。「不朽」一辭在中西哲學中,各有不同意義。中國俗諺說:「自古有生必有死」,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的三段論例說中,便以「凡人皆有死」為大前提,即是自古以來,無分中西,人類都看到了一種共同事實,便是每個人無論壽命長短,最後必然以「死亡」做為終結。這可能是人類「並不喜歡」的一項事實,卻又無法避免,於是哲學家設想人可能死而不亡,因而找出支持這個想法的...
價值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沒有教育價值?其次,適度的勞動休閒、健康也有價值。現實人生的功名利祿有沒有價值?立德立功與立言是三不朽,如果所立之豐功偉業是建立在不道德行動上,這有不朽的價值嗎?如果西方古今往來,不少所謂戰爭英雄帝王,發動侵略戰爭,殺人盈野,這種不義戰爭,與小民為抵抗侵略、捍衛邦家父老之義戰相比,這些無名小卒,有沒有功與名?可惜,不少中外歷史課本,對戰爭販子大加讚揚其罪惡的功名,這是反價值與反教育之至啊!價值性質可從不同觀點而有:內在與外在(intrinstic and extrinsic)價值、工具性與目的性價值、實利與非實利價值...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