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9.12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世因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佛教解釋眾生為何有形象、生活環境之種種差別的學說。謂由於過去世的行為,決定現在的狀況,而現在世的行為決定了未來世的處境。現在的果報,是過去因所造成,而現在所作的一切,又成為未來果報的因。如此不斷的行為造作,構成眾生輪迴的現象。《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一六:「三世因果名為處,我第自性為非處。」《四明尊者教行錄》卷一:「三世因果,輪轉不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代。三十年為一世。如:「世世代代」。
上一代即有的。如:「世交」、「世仇」。
世界、世間。如:「問世」、「傳世」、「世事難料」、「舉世無雙」。
量詞。用於計算一生、一輩子的單位。如:「七世夫妻」、「三生三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緣故、事情的原由。如:「原因」、「起因」、「前因後果」、「事出有因」。
由於某種緣故。如:「因為」、「因故」、「因小失大」、「因公出差」、「艱困的生活因而改善。」
順應。如:「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因陋就簡」。
承襲、沿用。如:「因循」、「因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所結的實。如:「果實」、「水果」、「蔬果」。
事情的成效或結局。如:「成果」、「惡果」、「自食其果」、「前因後果」。
堅決。如:「果決」、「果敢」、「果斷」。
確實、的確。如:「果然」。
假如、假若。如:「如果」。
飽足。如:「果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三位。大寫作「參」,阿拉伯數字作「3」。
數量是三的。如:「三個」、「三人成虎」、「三代同堂」。
表示多數、多次。如:「三番兩次」、「一問三不知」。
因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原因和結果。指事情演化的前後關連。如:「知道事情的始末因果,就容易下判斷了。」
2.佛教基本理論之一,謂因和果。佛教認為一切的生命形態和生活遭遇,都是過去意志行為的果,而過去意志行為則是造成果的因。因和果之間是相對的關係。《阿毗達磨俱舍論》卷六:「果有為離繫,無為無因果。」《南史.卷五七.范雲傳》:「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貴貧賤?」
3.緣由。《紅樓夢》第六五回:「又還有一段因果,我們家的規矩,凡爺們大了,未娶親之先,都先放兩個人伏侍的。」
三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公羊學家解釋春秋分三世:所見之世,己與父時事;所聞之世,王父時事;所傳聞之世,高曾祖時事。見《公羊傳.隱公元年》漢.何休.解詁。後康有為大同書據此提出亂世、升平世、太平世之說。
2.祖孫三代。《禮記.曲禮下》:「醫不三世,不服其藥。」
3.三年。《禮記.曲禮下》:「去國三世,爵祿有列於朝,出入有詔於國。」
4.佛教謂過去、現在、未來。《大智度論》卷一:「佛念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法皆度眾生為說法,我亦應爾。」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