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0.0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冬兩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三年間。《後漢書.卷六五.段熲傳》:「今若以騎五千,步萬人,車三千兩,三冬二夏,足以破定。」也作「三冬二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年四季中的第二季,天氣炎熱。如:「夏天」、「炎夏」、「酷夏」、「盛夏」。
指中國。如:「華夏之光」。
朝代名。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數目是二的。如:「兩人」、「兩本書」、「兩個月」、「兩小無猜」。
雙方。如:「兩可」、「兩敗俱傷」、「勢不兩立」、「兩相情願」、「忠孝不兩全」。
少數。表示不確定的數目。如:「過兩天再說吧!」、「他的確有兩下子!」
量詞。用於計算重量的單位。公制一兩等於十分之一公斤;一臺兩等於十六分之一臺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三位。大寫作「參」,阿拉伯數字作「3」。
數量是三的。如:「三個」、「三人成虎」、「三代同堂」。
表示多數、多次。如:「三番兩次」、「一問三不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年四季中的最後一季,天氣寒冷。如:「冬天」、「隆冬」、「殘冬」、「冬眠」、「過冬」。
冬烘:不明事理、不知變通的讀書人,多用於譏笑舊時鄉村的私塾老師。如:「趙老頭是個冬烘先生。」
三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冬季的三個月。指孟冬(陰曆十月)、仲冬(陰曆十一月)、季冬(陰曆十二月)。
2.三個冬季,即三年。《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