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1.85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讀書時的眼到、口到、心到。宋.朱熹.《訓學齋規.讀書寫文字.第四》:「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讀書三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到、口到、心到,是教人讀書的方法。宋.朱熹《訓學齋規.讀書寫文字第四》:「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子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抵達。如:「到站」、「到校」、「堅持到底」。
往。如:「王先生已經到紐約去了。」
置於動詞後。表示結果。如:「見到」、「碰到」、「拿到」。
周到:完備沒有疏漏。如:「設想周到」、「服務周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三位。大寫作「參」,阿拉伯數字作「3」。
數量是三的。如:「三個」、「三人成虎」、「三代同堂」。
表示多數、多次。如:「三番兩次」、「一問三不知」。
三緘其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緘其口目錄1 出處2 故事2.1 解釋3 詞義3.1 相似詞3.2 相反詞4 例句 出處西漢 劉向 說苑敬慎:「孔子之周,觀於大廟,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故事孔子到周,去朝拜大廟,看到右邊台階有一個銅鑄的銅像,嘴巴貼了三到封條,而他的背上刻著:這事古代說話謹慎的人。 解釋比喻說話小心謹慎。 詞義 相似詞守口如瓶、一字不提 相反詞以訛傳訛、大放厥詞 例句對於傳聞,我們必須三緘其口,以免再次傷害無辜的人。
焦點團體訪談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題1. 清楚的、明確的研究問題引導發展焦點團體的訪談方向2. 一般而言,研究者會從研究問題中,發展出三到四個問題,作為焦點團體討論議題設計之基礎。(二) 篩選團體的參與成員研究者在做篩選成員時應考慮因素:1. 同質或異質2. 相容或不相容 考慮參與者對團體討論的議題,是否可以提供豐富的說明與訊息 團體互動過程,會不會導致成員彼此之間的不適(參與者是否能融入焦點團體與主持人產生互動)3. 團體大小團體大小 缺點大 部分成員會覺得虛度光陰小 影響資料收集的廣度和變異性研究經費的考量,非常不實際研究者必須在「充分參與」、「...
畢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終歸、到底。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結論。《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交易事已成,不必說了,只是我們畢竟有些疑心,此殼有何好處?價值如此。」《紅樓夢》第八六回:「你與張三到底有什麼仇隙?畢竟是如何死的?實供上來。」
反社會型人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前就出現某些行為問題的症狀,像是逃學、逃家、對動物或是他人殘酷行為、或破壞財物。盛行率男性為百分之三到四之間,兒女性則為百分之一,男性盛行率大於女性。(註1) 原因精神分析學派認為,個體幼年生活不能在家庭尤其是父母的關心溫暖中,獲得人格的健全發展,可能是形成的主要原因。而行為主義即認知學派,則是都認為是因家庭中不當教養所形成。在生物因素方面,身經系統的缺陷,使患者對威脅和壓力的反應低於常人;額葉功能缺陷;血清素低活性,都是可能造成原因。(註1.2) 治療反社會型人格的治療,通常沒有成效,因為患者缺乏良知或改變的欲望。(...
批判思考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習:採異質分組教師的反應:回饋教師的候答時間:候答時間太短常不利學生的思考,若教師的候答時間較長(如三到五秒,或更長),學生比較會用心思考,所表達的概念也較完整。教室內的座位安排:盡量讓學生能面對面看到對方。教師的教學和行為的示範:教師本身教學表達清楚、教學程序有計畫且系統分明。 過程與內涵以解決問題為開端,已有關信念與行動的決定作結束。作推論前,個人先詢求一個探討或推廣的基礎,這個基礎包括由他人觀察而得的訊息;個人先前所下的可接受的結論;以及從經驗、環境與學歷中所得的背景知識。在整個批判思考過程中,澄清的活動及批判思考...
小組協力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組協力教學法(Team Assisted Instruction)又稱小組加速教學法(Team Accelerated Instruction,簡稱TAI),它結合合作學習以及個別化教學,是史雷分(Slavin)於1985年為三到六年級數學而設計。史雷芬指出以往花太多時間在班級管理上,而非真正從事"教學";太過分依賴書本學習而非來自教師之教學活動。小組加速教學法之設計主要基於一個設定:如果學生能自行檢查所學習之教材和自行管理教室,教師則會有更多時間去指導個別學生或同質之學習團體。目錄1 壹、準備教材1.1 一、準備教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