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84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夏、商、周三代的末世。《漢書.卷一○○.敘傳下》:「三季之後,厥事放紛。」《文選.班固.典引》:「俾其承三季之荒末,值亢龍之災孽。」
2.春秋魯昭公時仲孫氏、叔孫氏、季孫氏。《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以魯國恐不勝一季氏,況於三季同惡。」
3.印度曆法,一年分為春、夏、冬,或分為乾季、暑季、雨季等三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季有三個月。如:「這個節目已經做了十三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三位。大寫作「參」,阿拉伯數字作「3」。
數量是三的。如:「三個」、「三人成虎」、「三代同堂」。
表示多數、多次。如:「三番兩次」、「一問三不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農曆為七、八、九月,陽曆為九、十、十一月。如:「秋天」、「秋季」、「中秋」、「深秋」、「一葉知秋」。唐.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三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三件事情:(1)春、夏、秋三季農事。《詩經.大雅.常武》:「不留不處,三事就緒。」唐.孔穎達.正義:「故知三事謂三農之事。」(2)正德、利用、厚生。《書經.大禹謨》唐.孔穎達.正義:「正身之德、利民之用、厚民之生,此三事惟當諧和之。」唐.韓愈〈請上尊號表〉:「由是五穀歲登,百瑞時見,六府三事,惟序惟歌。」(3)事父、事師、事君。見《國語.晉語一》。(4)天、地、人之事。《國語.楚語下》:「王曰:『三事者何也?』對曰:『天事武,地事文,民事忠信。』」
陵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敗壞。多指綱紀廢弛,尊卑失序。《南齊書.卷三.武帝本紀》:「三季澆浮,舊章陵替。」《三國演義》第三七回:「伏睹朝廷陵替,綱紀崩催,群雄亂國。」
別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旅館。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序〉:「三日哭于都亭,三季囚于別館。」
新竹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縣名。位於西北部,介於桃園市、苗栗縣之間。面積約一千四百二十七平方公里。全境多山地。春、秋、冬三季多東北季風,尤其冬季,風無休止,有「竹風」之稱。有縱貫鐵路通各大城市。農產以茶、柑橘、稻米、甘薯、玉米、花生為主。礦產有玻璃砂、石灰石、煤、天然氣。工業以玻璃、水泥、機械工業著稱。
三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春、夏、秋三季農作之時。《左傳.桓公六年》:「絜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新唐書.卷一七八.劉蕡傳》:「願陛下廢百事之用,以廣三時之務,則播植不愆矣。」
放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縱紛亂、散亂。《左傳.昭公十六年》:「發命之不衷,出令之不信,刑之頗類,獄之放紛,會朝之不敬,使命之不聽,取陵於大國,罷民而無功,罪及而弗知,僑之恥也。」《漢書.卷一○○.敘傳下》:「三季之後,厥事放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