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5.4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尸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家稱人體內的三種害蟲。參見「三彭」條。《西遊記》第三三回:「那大聖力軟觔麻,遭逢他這泰山下頂之法,只壓得三尸神咋,七竅噴紅。」《金瓶梅》第七五回:「這春梅不聽便罷,聽了三尸神暴跳,五臟氣沖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地萬物的創造者與主宰者。如:「山神」、「天神」、「鬼神」、「海神」、「河神」。
人的精氣或注意力。如:「精神」、「留神」、「傷神」、「神情」、「神采」、「聚精會神」。
微妙不可測的。如:「神妙」、「神奇」、「神祕」、「神機妙算」。
高超、不平凡的。如:「神童」、「神通廣大」。
神父:天主教的傳教士。
神聖:至高無上不可侵犯的。如:「這個工作是非常神聖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三位。大寫作「參」,阿拉伯數字作「3」。
數量是三的。如:「三個」、「三人成虎」、「三代同堂」。
表示多數、多次。如:「三番兩次」、「一問三不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死人的軀體。同「屍」。《左傳.成公二年》:「襄老死於邲,不獲其尸。」《文選.劉孝標.辯命論》:「至乃伍員浮尸於江流,三閭沉骸於湘渚。」
2.古時祭禮中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儀禮.特牲饋食禮》:「主人再拜,尸答拜。」唐.李華〈卜論〉:「夫祭有尸,自虞夏商周不變,戰國蕩古法,祭無尸。」
3.神像、神主。《儀禮.士虞禮》:「祝迎尸,一人衰絰奉篚哭從尸。」唐.皮日休〈正尸祭〉:「生象其死,窮其思也,尸象其生,極其敬也。」
4.姓。如春秋時秦國有尸佼。
5.二一四部首之一。
1.主持。《詩經.召南.采蘋》:「誰其尸之,有齊季女。」《新唐書.卷一一八.裴潾傳》:「凡驛,有官專尸之。」
2.空占職位而不做事。如:「尸位素餐」。《莊子.逍遙遊》:「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尸之,吾自視缺然。」
3.陳屍示眾。《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圍曹門焉,多死,曹人尸諸城上。」《國語.晉語六》:「殺三郤而尸諸朝,納其室以分婦人。」
三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家稱人體內的三種害蟲。參見「三彭」條。《醒世姻緣傳》第二七回:「本人的三尸六相,把這些眾生的罪孽,奏聞了玉帝,致得玉帝大怒。」
七竅生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耳鼻口都冒出火來。形容十分憤怒。《蕩寇志》第五回:「那太尉等待回來,看見兒子耳鼻俱無,又見那幾個人這般模樣,氣得說不出話來,三尸神炸,七竅生煙。」也作「七孔生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爆發、激怒。《西遊記》第一五回:「急得他三尸神咋,七竅煙生。」
守庚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家稱人身有三尸神,每至庚申日,上向天帝陳說眾人罪惡,因此在這一天需整夜靜坐不眠以求避免,稱為「守庚申」。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二.玉格》:「七守庚申三尸滅,三守庚申三尸伏。」《紅樓夢》第六三回:「更至參星禮斗,守庚申,服靈砂等妄作虛為。」
三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家稱人體內的三種害蟲為「三彭」。上尸稱為「彭倨」,居於腦;中尸稱為「彭質」,居於明堂;下尸稱為「彭矯」,居於腹胃。每於庚申日向天帝稟報人之過惡。宋.陸游〈病中數辱〉詩:「凡藥豈能驅二豎,清心幸足制三彭。」也稱為「三尸」、「三尸神」、「三神」。
斗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家指在庚申日吃素。道家認為人身中有三尸神為邪魔。上尸名彭倨,在人頭中;中尸名彭質,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矯,在人足中。凡庚申日尸鬼競亂,上白天曹,下訟地府,述人過誤,故精神燥穢,應清齋不寐,警備修養,勿使三尸神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