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恕之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恕之本見於〔孔子家語.三恕〕;原文為「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親不能孝,有子而求其報,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順,非恕也。士能明於三恕之本,則可謂端身矣。」這段文字中孔子列舉了三項不合乎恕的狀況,說士要明於三恕之本,才能端正自身,而三恕之本是什麼,應該詳審明白。
  〔論語.衛靈篇〕中有段話是:「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所不願意或不喜歡的,不要加到別人身上去,是「恕」字最確切的定義,就是對人要應用「以己度人」的方式,將心比心,人和人都是一樣的。就上文三項「非恕」來看,以親子為例而言,為人父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詞:此、這、這個。用以代替人、事、物。如:「言之成理」、「取而代之」、「總而言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助詞:相當於「的」。如:「莫逆之交」、「緩兵之計」、「前車之鑑」、「在天之涯」、「三分之一」、「三口之家」。
往、到。如:「不知所之」、「吾欲之南海」、「先生將何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諒。如:「饒恕」、「寬恕」、「恕罪」、「恕難從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三位。大寫作「參」,阿拉伯數字作「3」。
數量是三的。如:「三個」、「三人成虎」、「三代同堂」。
表示多數、多次。如:「三番兩次」、「一問三不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草木的根。如:「根本」、「草本」。
事物的根源或本原。如:「基本」、「助人為快樂之本」。
主要的、中心的。如:「本體」、「校本部」。
原來的。如:「本來」、「本意」、「原本」。
依憑。如:「本乎良心」、「打分數要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
自己的。如:「本身」、「本地」、「本國」。
今、目前的。如:「本日」、「本年」、「本月」。
母金、資金。如:「本金」、「成本」、「賠本」、「將本圖利」。
書冊、簿子。如:「課本」、「筆記本」。
量詞:A>計算書籍、簿冊等的單位。如:「五本書」、「三本帳簿」。B>計算戲曲分段的單位。如:「西廂記第四本」。C>計算影片攝製成的膠卷的單位。如:「這部影片長達八大本。」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