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4.06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教論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古代辯論儒、釋、道三家優劣、是非的活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知識或技能傳授給人。只限於口語單用。如:「教書」、「教琴」、「我來教你」。
傳授、訓誨、指導。如:「教學」、「教育」、「教授」、「教誨」、「教訓」。
宗教: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發生的種種心理,構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意識形態。如:「佛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
使、讓。如:「真教人失望!」、「教他回去吧!」
禮儀、規矩。如:「禮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量重量的器具。如:「度量衡」。
衡量輕重,引申為考慮的意思。如:「衡情度理」、「權衡得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析、判斷。如:「談論」、「析論」、「討論」。
評議的文章或語言。如:「社論」、「言論」。
一種討論事理的文體。如:「六國論」。
學說或主張。如:「天演論」、「進化論」、「相對論」。
依據、按照。如:「論理」、「論件計酬」、「論功行賞」。
比作、視同、處理。如:「以棄權論」、「以作廢論」。
顧及、考慮。如:「不論是非」、「無論如何」。
論語: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載孔子言行的書。共二十篇,是四書之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三位。大寫作「參」,阿拉伯數字作「3」。
數量是三的。如:「三個」、「三人成虎」、「三代同堂」。
表示多數、多次。如:「三番兩次」、「一問三不知」。
論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漢代王充撰。三十卷,八十五篇,今佚招致一篇。充生當西漢末年,憤世嫉俗,乃作此書,故語多偏激;然大抵訂偽貶俗、中理者多,亦殊有裨於風俗教化。同時,亦保存了若干神話的原始資料,如堯射十日、雷公連鼓等,均具研究價值。
三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夏代教忠,商代教敬,周代教文,稱為「三教」。見漢.班固《白虎通.卷七.三教》。
2.佛、儒、道三教的合稱。
十大弟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將摩訶迦葉、舍利弗、目犍連、須菩提、富樓那、摩訶迦旃延、阿那律、優波離、阿難陀、羅睺羅為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唐.白居易〈三教論衡〉:「又如仲尼之有十哲亦猶如來之有十大弟子。」
講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講課的座位。唐.白居易〈三教論衡〉:「儒臣居易,學淺才微,謬列禁筵,猥登講座。」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