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歸     
瀏覽人次:721 收藏人次:0
1.《論語.八佾》:「管氏有三歸。」三歸說法不一,有三種:(1)娶三姓的女子。《論語.八佾》:「管氏有三歸」句下何晏集解引包咸曰:「三歸,娶三姓女。婦人謂嫁曰歸。」(2)三歸臺。漢.劉向《說苑.善說》:「管仲故築三歸之臺,以自傷於民。」(3)地名。《晏子春秋.內篇.雜下》:「身老,賞之以三歸,澤及子孫。」
2.佛教上指三歸依。參見「三歸依」條。《水滸傳》第四回:「長老用手與他摩頂受記道:『一要皈依三寶,二要歸奉佛法,三要歸敬師友。此是三歸。』」
三歸     
瀏覽人次:146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指一個人為了成佛或解脫煩惱,願將自己奉獻給佛、法、僧三寶,並以三寶作人生的依怙。因為佛是師;法是藥;賢聖僧是修行的道友,所以歸順之。《長阿含經》卷一五:「我今重再三歸依佛、法、聖眾,願佛聽我於正法中為優婆塞。」也作「三皈」、「三歸」。
    
瀏覽人次:28391 收藏人次:5197476
返回。如:「歸鄉」、「歸國」、「歸途」、「歸心似箭」。
還給。如:「歸還」、「完璧歸趙」、「物歸原主」。
湊併、聚合。如:「歸併」、「歸納」、「總歸」、「歸類」。
責任屬於。如:「這件事歸我管。」、「這道手續歸他辦。」
依附、順服。如:「萬眾歸心」、「眾望所歸」。
推向別人。如:「歸功」、「歸過」、「歸罪」。
    
瀏覽人次:10728 收藏人次:3424885
自然數的第三位。大寫作「參」,阿拉伯數字作「3」。
數量是三的。如:「三個」、「三人成虎」、「三代同堂」。
表示多數、多次。如:「三番兩次」、「一問三不知」。
反坫     
瀏覽人次:692 收藏人次:0
宴樂嘉賓時,置空酒杯的設備,以土製成。《史記.卷六二.管晏列傳.管仲》:「管仲富擬於公室,有三歸、反坫,齊人不以為侈。」
公室     
瀏覽人次:333 收藏人次:0
王室、諸侯。《史記.卷六二.管晏傳》:「管仲富擬於公室,有三歸、反坫,齊人不以為侈。」
歸依     
瀏覽人次:329 收藏人次:0
2.向可依怙的對象歸趨投靠。參見「三歸依」條。南朝陳.徐陵〈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州鄉媿伏,遠邇歸依。」
摩頂受記     
瀏覽人次:215 收藏人次:0
師父用手摸著要求出家者的頭,並為之授戒。《水滸傳》第四回:「長老用手與他摩頂受記,道:『一要皈依三寶,二要歸奉佛法,三要歸敬師友,此是三歸。』」也作「摩頂受戒」。
十地     
瀏覽人次:178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1)依菩薩證悟的層次而分的十種境界。即極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佛說十地經》卷一:「唯諸佛子,我不見有諸佛國界,彼中如來不歎說此菩薩十地者。」《西遊記》第八回:「悟時超十地三乘,凝滯了四生六道。」也稱為「菩薩地」。(2)菩薩十地中的第十地,僅次於佛果的境界。唐.高宗〈謁慈恩寺題奘法師房〉:「蕭然登十地,自得會三歸。」
三皈     
瀏覽人次:157 收藏人次:0
佛教上指三歸依。參見「三歸依」條。《西遊記》第七回:「變化無窮還變化,三皈五戒總休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