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1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三年。《詩經.王風.采葛》:「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2.秋天。因秋天分為初秋、仲秋、季秋,故合稱為「三秋」。《文選.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五首之一》:「幸四境無虞,三秋式稔。」唐.李善.注:「秋有三月,故曰三秋。」
3.深秋。指秋季的第三個月。唐.王勃〈滕王閣序〉:「時維九月,序屬三秋。」唐.白行簡〈李都尉重陽日得蘇屬國書〉詩:「三秋異鄉節,一紙故人書。」
一日三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詩經.王風.采葛》:「一日不見,如三秋兮。」比喻思慕心切。《紅樓夢》第八二回:「真真古人說:『一日三秋』,這話再不錯的。」也作「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一天不見面,就好像隔了三年一樣。比喻思念殷切。參見「一日三秋」條。如:「各位,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真的好想念你們!」
ㄧ日三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法:形容思念殷切。例句:熱戀中的情侶,離別時間雖短暫,卻有== 一日三秋 ==之感。
三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一日三秋」。見「一日三秋」條。01.唐.獨孤及〈將赴京答李紓贈別〉詩:「思君帶將緩,豈直日三秋?」
三秋一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一日三秋」。見「一日三秋」條。01.唐.楊炯〈有所思〉詩:「賤妾留南楚,征夫向北燕。三秋方一日,少別比千年。」三秋"> 
如隔三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像經過了三年一樣。形容盼望的殷切。《清平山堂話本.戒指兒記》:「數日不見,如隔三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年。古代年的長度以二次秋收為準,故以秋代表年。如:「千秋萬世」、「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三位。大寫作「參」,阿拉伯數字作「3」。
數量是三的。如:「三個」、「三人成虎」、「三代同堂」。
表示多數、多次。如:「三番兩次」、「一問三不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香草。即艾蒿。《說文解字.艸部》:「蕭,艾蒿也。」《詩經.王風.采葛》:「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唐.孔穎達.正義:「陸璣云:『今人所謂荻蒿者是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