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6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官吏以三次考績決定升降賞罰的制度,稱為「三考」。《書經.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唐.孔穎達.正義:「言帝命群官之後,經三載,乃考其功績,經三考則九載,黜陟幽明,明者升之,闇者退之。」唐.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兩衙多請告,三考欲成資。」
三考黜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尚書.舜典〕記載,虞舜在任命百官之後,並訂有考核的辦法:「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意即舜帝每三年考察一次政績,考察三次後,依據施政的成績,罷去昏庸的官吏,拔舉賢明的官員,此即為「三考黜陟」之本義。〔白虎通義.考黜篇〕有更詳盡的闡釋。
1.考核制度之精神在「王者所以勉賢抑惡,重民之至也。」蓋民為邦本,古代聖君重視民生,君王考察政績之良窳,常以官吏能否改善人民生活為重心。此制度可使愛民親民之賢者有擢升的機會,也有抑制官員作惡的作用。2.考核期間為三年一次,乃由於「三年有成,故於是賞有功,黜不肖。」不論大小諸侯,施政必假以時日,始可看出政績,而三年為相當合理的考核期間。3.陞遷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稽核、檢查。如:「考查」、「考核」。《書經.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漢.孔安國.傳:「三年有成,故以考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三位。大寫作「參」,阿拉伯數字作「3」。
數量是三的。如:「三個」、「三人成虎」、「三代同堂」。
表示多數、多次。如:「三番兩次」、「一問三不知」。
三思而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覆再三考慮,然後再做。語本《論語.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後比喻謹慎行事。《水滸傳》第六七回:「林冲諫道:『兄長,人心難忖,三思而行。』」《三國演義》第一○回:「且州縣之民,與明公何讎?殺之不詳。望三思而行。」
東山再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齊的時候,你們趕快發起進攻,打敗他們的前鋒,挫傷他們的士氣,就可以擊潰秦軍了。”朱序走了以後,謝石再三考慮,認為壽陽的秦軍兵力很強,沒有把握打勝,還是堅守為好。謝安的兒子謝琰勸說謝石聽朱序的話,盡快出兵。謝石、謝玄經過一番商議,就派北府兵的名將劉牢之率領精兵五千人,先對洛澗的秦軍發起突然襲擊。這支北府兵果然名不虛傳,他們像插了翅的猛虎一樣,強渡洛澗,個個勇猛非凡。守在洛澗的秦軍,不是北府兵的對手,勉強抵擋一陣,敗了下來,秦將樑成被晉軍殺了。秦兵爭先恐後渡過淮河逃走,大部分掉在水裡淹死。洛澗大捷,大大鼓舞了晉軍的士氣。謝石...
月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品評人物。參見「月旦評」條。《晉書.卷六二.祖逖傳》:「曰:『尚書稱「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何得一月便行褒貶?』陶曰:『此官法也。月旦,私法也。』」《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雌黃出其脣吻,朱紫由其月旦。」
黜陟幽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罷免愚昧的昏官,晉升賢良的好官。《書經.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漢.曹操〈度關山〉詩:「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三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考慮。《文選.張衡.東京賦》:「憲先靈而齊軌,必三思以顧愆。」《紅樓夢》第四回:「不但不能報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還要三思為妥。」
考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據可靠的資料,對古代文物制度加以考核、查證,以明辨其真偽的研究工作。[例]這個花瓶經過專家再三考證,已被確認是明朝宮廷的御物。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