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94.70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考黜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尚書.舜典〕記載,虞舜在任命百官之後,並訂有考核的辦法:「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意即舜帝每三年考察一次政績,考察三次後,依據施政的成績,罷去昏庸的官吏,拔舉賢明的官員,此即為「三考黜陟」之本義。〔白虎通義.考黜篇〕有更詳盡的闡釋。
1.考核制度之精神在「王者所以勉賢抑惡,重民之至也。」蓋民為邦本,古代聖君重視民生,君王考察政績之良窳,常以官吏能否改善人民生活為重心。此制度可使愛民親民之賢者有擢升的機會,也有抑制官員作惡的作用。2.考核期間為三年一次,乃由於「三年有成,故於是賞有功,黜不肖。」不論大小諸侯,施政必假以時日,始可看出政績,而三年為相當合理的考核期間。3.陞遷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貶降、革職。如:「罷黜」。《論語.微子》:「柳下惠為士師,三黜。」唐.柳宗元〈封建論〉:「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獎。」
2.擯除、排斥。《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咸黜不端,以綏定王家。」唐.柳宗元〈送元十八山人南遊序〉:「世之學孔氏者則黜老子,學老子者則黜孔氏,道不同,不相為謀。」
3.廢免、廢除。《國語.晉語一》:「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漢書.卷八八.儒林傳.序》:「天下並爭於戰國,儒術既黜焉,然齊魯之間學者猶弗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如:「壽考」。
尊稱死去的父親。如:「先考」、「顯考」。
測驗、測試。如:「考驗」、「考試」、「招考」。
考試的簡稱。如:「高考」、「普考」、「特考」、「大學聯考」。
求證、探源。如:「考究」、「考源」、「考古」、「考據」。
查核、檢查。如:「考查」、「考核」、「考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三位。大寫作「參」,阿拉伯數字作「3」。
數量是三的。如:「三個」、「三人成虎」、「三代同堂」。
表示多數、多次。如:「三番兩次」、「一問三不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登高、爬上。《詩經.周南.卷耳》:「陟彼高岡。」《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傳.李膺傳》:「陟岵瞻望,惟日為歲。」
2.升遷、進用。《文選.諸葛亮.出師表》:「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黜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官職的升遷或降黜。《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不行黜陟,而蕃國自析。」也作「陟黜」。
2.褒貶。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舉得失以表黜陟,徵存亡以標勸戒。」
三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官吏以三次考績決定升降賞罰的制度,稱為「三考」。《書經.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唐.孔穎達.正義:「言帝命群官之後,經三載,乃考其功績,經三考則九載,黜陟幽明,明者升之,闇者退之。」唐.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兩衙多請告,三考欲成資。」
月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品評人物。參見「月旦評」條。《晉書.卷六二.祖逖傳》:「曰:『尚書稱「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何得一月便行褒貶?』陶曰:『此官法也。月旦,私法也。』」《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雌黃出其脣吻,朱紫由其月旦。」
黜陟幽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罷免愚昧的昏官,晉升賢良的好官。《書經.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漢.曹操〈度關山〉詩:「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幽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智愚或善惡。《書經.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