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9.31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藐三菩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為梵語samyaksaṃbodhi的音譯。意譯為正等正覺。佛教謂最究竟的覺悟。《妙法蓮華經》卷二:「若我等待說所因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脫。」也作「正等菩提」、「三耶三菩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舉。如:「提起」、「提拔」、「提升」、「提高」。
用手懸空拿著。如:「提燈」、「提筆」、「提水桶」。
說、談。如:「提到」、「提及」、「舊事重提」、「不提也罷」。
舉出、揭示。如:「提名」、「提議」、「提要」。
領取。如:「提貨」、「提款」。
把預定時間往前移。如:「提前」、「提早」。
警覺。如:「提防」。
振作。如:「提神醒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三位。大寫作「參」,阿拉伯數字作「3」。
數量是三的。如:「三個」、「三人成虎」、「三代同堂」。
表示多數、多次。如:「三番兩次」、「一問三不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菩薩:A>佛教稱證得佛果而普渡眾生的修行者。僅次於佛而高於羅漢。如:「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B>泛指神、佛。如:「奶奶祈求菩薩保佑遠行的父親早日平安歸來。」C>稱心懷慈悲、樂善好施的人。如:「他的善行廣被四方,真是位活菩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輕視。如:「藐視」。《孟子.盡心下》:「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幼小。《文選.潘岳.寡婦賦.序》:「孤女藐焉始孩,斯亦生民之至艱,而荼毒之極哀也。」
遙遠。《楚辭.屈原.九章.悲回風》:「藐蔓蔓之不可量兮,縹綿綿之不可紆。」《文選.庾信.哀江南賦.序》:「藐是流離,至于暮齒。」
菩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汙染迷惑中體悟四聖諦。梵語bodhi的音譯。南朝梁.蕭衍〈遊鍾山大愛敬寺〉詩:「菩提聖種子,十力良福田。」《西遊記》第二回:「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
五濁惡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謂充滿五種不清淨的煩惱世界。五濁指一、命濁,眾生多作惡業,致壽命極短;二、煩惱濁,眾生充滿貪、瞋、痴的煩惱;三、劫濁,世代危厄,飢餓、疾病、戰爭不止。四、眾生濁,眾生缺乏善根,不信因果、不持戒;五、見濁,邪說橫行。《阿彌陀經》:「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