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上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釉塗布於陶、瓷器表面,以達到美觀、不透氣、防止滲透、增加強度等目的。如:「陶器上釉後,再經窯燒,即告完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物體的高處、表面或邊側。與「下」相對。如:「上面」、「樓上」。
在前面的:A>表示時間或次序在前面的。如:「上一位」、「上個月」。B>表示最好的、優等的。如:「上等貨」、「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在上位的、地位高的。如:「皇上」、「君上」、「上級」、「上流社會」。
去、到。如:「上街」、「上學」、「上班」、「上菜市場」。
添加、塗抹。如:「上油」、「上漆」、「上藥」、「上顏色」。
安裝、旋轉。如:「上刺刀」、「上螺絲」、「上緊發條」。
進呈。如:「上表」、「上菜」、「上書」、「上奏」。
刊登、登載。如:「上報」、「上頭條新聞」。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
置於動詞之後:A>表示動作的開始、持續或結束。如:「愛上」、「考上大學」、「關上大門」、「迷上武俠小說」。B>表示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騎上去」。
中古聲調四聲(平、上、去、入)之一。如「董」、「腫」、「止」、「旨」等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塗在陶瓷表面上的化學物質,窯燒後可增添光彩、顏色等。如:「釉彩」、「釉藥」、「上釉」、「釉料」。
彩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器具表面含多種釉色。作法是先將陶瓷製品燒成無釉澀胎,然後上釉入窯複燒,或一火即成;或數火乃成。一般以低溫燒成居多。[例]那一只清代乾隆年間的彩釉花瓶,斑駁絢麗,令人賞心悅目。
交趾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稻穀增溫,露天燒製溫度約攝氏600~700度。傳統交趾陶採兩次燒,第一次素燒,攝氏600~700度,上釉之後燒第二次,溫度略低於第一次。1980年代以後,廟宇對交趾陶的需求量急速減少,交趾陶從廟宇裝飾轉變為家庭裝飾品,原本的浮雕式陶偶也轉變為圓雕形陶偶,燒製溫度提高為攝氏1100度左右,甚至高達攝氏1200度。現今少數寺廟的交趾陶採用翻模燒製,手工的韻味與藝術性大為減低。(同註1) 參考書目註1. 李純愉,〈台灣交趾陶藝術及其對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研究〉。註2. 施翠峰、施慧美,《臺灣民間藝術》,(臺北市:五南,2012二...
唐三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唐代彩色的釉陶。多為貴族陪葬的明器。造形繁多,三彩俑可為代表。以白、綠、黃三種顏色為主,另加上褐、藍、黑及少量茄紫色。胎體先素燒,再多次上釉,於窯中低溫烘烤,釉藥流動互滲,產生豐富多彩的色澤變化。顏色豔麗,簡潔高雅,富含西域色彩,和貴族的豪華作風相符。盛行於初唐至開元天寶年間,安史之亂後漸衰。
貼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在上釉的陶瓷製品表面壓印圖案。如:「貼花淺盤」。
瓷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鎢鋼刀或鑽石刀,在上釉的素色瓷器上雕刻書畫的工藝品。
吹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瓷器上釉的方法。以細紗蒙住小竹筒的一端,將釉從另一端灌入,然後吹氣,使釉通過細紗吹至瓷器的坯土上。
:::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