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46.71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下焉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次等的。相對於上焉者而言。《禮記.中庸》:「下焉者,雖善不尊,不尊不信。」宋.吳如愚《準齋雜說.卷下.五累說》:「下焉者困而不學,雖無所知見,而此心以不明為累,所謂下愚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詞。用以表示指示,相當於「此」、「彼」、「這裡」、「那裡」。如:「心不在焉」、「眾好之,必察焉。」
豈、怎麼。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助詞。置於句末,表示肯定的語氣。相當於「也」、「矣」。如:「有厚望焉。」
詞綴。用於形容詞或副詞之後,表示某種狀態或樣子。相當於「然」。如:「忽焉」、「心有戚戚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助詞。A>用於句中,表示語氣停頓。如:「光陰者,百代之過客。」B>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禮尚往來,乃人情所不能免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居低處。與「上」相對。如:「下面」、「底下」、「樓下」。
降落。如:「下雨」、「下山」。
由高至低。如:「順流而下」。
做某種動作。如:「下麵」、「下棋」、「下工夫」。
結束、告一段落。如:「下班」、「下課」。
容納。如:「還坐得下嗎?」、「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內、裡面。如:「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話下」。
攻陷、克服。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