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下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學活動結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結束工作或學習。如:「下課」、「下班」、「下工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有一定進度計畫的學習過程。如:「下課」、「上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很快的、一下子。[例]他一聽到下課鈴聲,豁的衝出教室去玩了。
幼兒行為改變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格行為,以脫離痛苦厭惡的情境。負增強作用的語法是:假如不..,就要..。(例:假如不寫作業,就要取消下課時間來寫作業。)負增強作用分為兩類:一類是逃脫行為。如:烈日下會走避到陰涼的地方;或脫掉一雙窄小難受的鞋子;或按期繳款,免受過期的處罰;或上課專心,以免放學後留校一小時。另一類是防患行為。如:法律明訂犯扎法後果而不觸犯;遵守交通號誌免於受罰;用功準備考試以防成績不好而受罰。類化作用與辨別作用類化作用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刺激情境類似,兩種刺激愈相似,愈易類化。幼兒學叫爸爸,若形貌愈像,愈會讓幼兒強認爸爸。所謂「愛屋及烏」...
空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事物輪替時的間隔時間。[例]老師利用下課時的空檔,和同學閒話家常。
類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化最可能發生在相似的環境或相似的概念上。在閱讀課所學到的新行為較可能類化到社會課中,而較不可能類化到下課時間或家庭情境。但是,即使情境看起來非常相似,類化也可能不會出現。例如,許多學生已經完全熟練了拼字或語言技能,卻無法將這些知識應用在作文中。老師不應該因為學生在某個情境下能做某件事,就認為他在不同的情境下也一樣能做。 關鍵字中文:類化英文: Class of 參考書目Robert E. Slavin(2005)。教育心理學,頁187-188。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初始效應和新近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其他非教學的活動。然而,較佳的做法應該是延後這些非教學的活動;一上課就立刻教導重要的概念,而在接近下課時才處理必要的行政事務。 關鍵字中文: 初始效應和新近效應英文: The initial effect and recency effect 參考書目Robert E. Slavin(2005)。教育心理學,頁228。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空白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空白課程(The flexible curriculum)在校時間中空出一部份不規劃的課程,使學生能自由從事學習或休閒活動。如:下課時間、彈性課程等。針對無預先規劃設計,無順序、無系統、無領域、無範圍、無形式的教學時間,具有課程的功能。一般教師係根據既定課程施教,空白課程則係設計者和施教者為同一人,由施教者視當時的情境需要,加以靈活規劃設計施教,它好似無字天書,但卻有課程的功能。
琹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又一個莎士比亞的劇作或其他文學名著。過了許多年,學生才告訴她,當年是多麼地著迷。有個女孩記得每天在下課前十分鐘,只要大家表現好,就可以聽到老師像說連續劇般說著傑克倫敦的小說《白牙》,而她弟弟每天就盼在巷口,等著放學歸來,可以手牽著手,聽姊姊分享今天的十分鐘故事,偶爾落空了!姊弟倆就只好落寞無語地踏上歸途。「我的出現無疑是為孩子們開了一扇窗。」後來許多學生告訴她,受了她的啟發,他們私底下也很熱中寫作,培養了濃厚的文學興趣,對日後影響深遠。這應該就是琹涵教育生涯最大的安慰吧!責任編輯 魏曼伊109601002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