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2.45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下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前面的路。《韓非子.十過》:「韓使人之楚,楚王因發車騎,陳之下路。」《南史.卷一九.謝靈運傳》:「後秦郡府將宋齊受使至涂口,行達桃墟村,見有七人下路聚語。」
2.長江下游一帶。《醒世恆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報仇》:「這番在下路脫了糧食,裝回頭貨回家,正趁著順風行走,忽地被一陣大風,直打向到岸邊去。」
3.往前走。《西遊記》第二一回:「行者執了帖兒,轉身下路。」
下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住在長江下游一帶的人。《警世通言.卷五.呂大郎還金完骨肉》:「將三兩銀子,買得一個小廝,貌頗清秀,又且乖巧,也是下路人帶來的。」《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他有個妹子,嫁與下路人,住在前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居低處。與「上」相對。如:「下面」、「底下」、「樓下」。
降落。如:「下雨」、「下山」。
由高至低。如:「順流而下」。
做某種動作。如:「下麵」、「下棋」、「下工夫」。
結束、告一段落。如:「下班」、「下課」。
容納。如:「還坐得下嗎?」、「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內、裡面。如:「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話下」。
攻陷、克服。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地區、區域。《三國演義》第一五回:「自是東路皆平,令叔孫靜守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這一日燒香回來,人見他是下路打扮,跟了他後面走的就有百十人。」
吱吱喳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1)形容鳥叫聲。如:「一對鳥兒在枝頭,吱吱喳喳的竊竊私語。」(2)形容說話吵雜的聲音。《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裡邊便是一個十八九歲婦人,梳著下路綹鬏,穿著一件寶藍紗大領披風,在裡面吱吱喳喳的嚷。」或讀為ㄗ ㄗ ㄔㄚ ㄔㄚ zī zī chā chā。
曾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樓》海浪如雲去都回,北風吹起數聲詩,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南城》“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
假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冒充。《醒世恆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報仇》:「每常有下路糧船,運糧到京,交納過後,那空船回去,就攬這行生意,假充座船,請得個官員坐艙,那船頭便去包攬他人貨物,圖個免稅之利。」《紅樓夢》第二回:「夫妻無子,故愛女如珍;且又見他聰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讀書識幾個字,不過假充養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歎。」也作「假冒」。
支支喳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吵雜喧鬧的聲音。《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裡邊便是一個十八九歲婦人,梳著下路綹髻,穿著一件寶藍紗大領披風,在裡面支支喳喳的嚷。」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