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分別、不辨別。《楚辭.屈原.離騷》:「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文選.王褒.四子講德論》:「好惡不形,則是非不分。」
2.不值得。《文選.宋玉.神女賦》:「含然諾其不分兮,喟揚音而哀歎。」
1.不甘心。唐.白居易〈元和十三年淮寇未平詔停歲仗憤然有感率爾成章〉詩:「不分氣從歌裡發,無明心向酒中生。」也作「不忿」。
2.不料。清.譚獻〈一萼紅.黯愁煙〉詞:「不分中年到時,直恁荒寒。」也作「不忿」、「不憤」。
不分軒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比較的結果,分不出高下。如:「他在數理方面的程度和小張不分軒輊。」
五穀不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嘲諷人分不清五穀。語出《論語.微子》:「四體不動,五穀不分,孰為夫子!」後比喻人脫離現實,昏昧無知。《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你只看道千乘之國,使民以時的那個時字,可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人?」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肢不勞動,分不清五穀。語出《論語.微子》:「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後用以形容讀書人脫離實際生活,缺乏實用的生活知能。《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你只看『道千乘之國,使民以時』的那個『時』字,可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人,說的出來的?」
用志不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心致志,聚精會神。《莊子.達生》:「用志不分,乃凝於神。」
不分畛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畫分界限。形容感情融洽,同心協力。如:「人類應不分畛域,共同為促進世界和平而努力。」《清史稿.卷四八六.文苑傳三.包世臣傳》:「世臣擬多裁鹽官,惟留運司主錢糧,場大使督灶戶,不分畛域,仿現行鐵硝之例,聽商販領本地官印照,赴場繳課買鹽。」
不分青紅皂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不分是非好壞即魯莽行事。如:「他不分青紅皂白,一進門就數落了我一頓。」
不分晝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論白天或晚上,表示動作的持續進行。如:「在施工單位不分晝夜地全力趕工下,坍方受阻的道路終於搶通。」
黑白不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非、善惡分不清楚。如:「他好心幫你,你別黑白不分,見了人就沒有好臉色。」
是非不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辨好壞、對錯。漢.王襃〈四子講德論〉:「好惡不形,則是非不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