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8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須、不該。宋.周文璞〈贈趙子野歌〉:「書來不應寄他物,只要秋林一雙笛。」宋.蘇軾〈八聲甘州.有情風〉詞:「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2.不是、過失。《水滸傳》第三回:「原告人保領回家,鄰佑杖斷有失救應;房主人并下處鄰舍,止得個不應。」
3.不知。宋.陳師道〈河上〉詩:「還家慰兒女,歸路不應長。」宋.陳德武〈憶秦娥.疏簾揭〉詞:「娟娟月,不應何恨,照人離別。」
4.不曾、不嘗。唐.韓翃〈送客之江寧〉詩:「春流送客不應賒,南入徐州見柳花。」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不回應。宋.歐陽修〈踏莎行.碧蘚回廊〉詞:「闌干敲遍不應人,分明簾下聞裁剪。」《三國演義》第九回:「(董卓)驚問肅曰:『持劍是何意?』肅不應,推車直入。」
不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供給不能滿足需求。如:「這本小說最近很暢銷,供不應求。」也作「供不敷求」。
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呼天喚地也得不到回應。形容處境十分困難,得不到任何幫助。如:「在山中迷路多日,飢寒交迫,又面臨暴風雨,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不知如何才能脫困?」
不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而無信。如:「此人言不應點,別太輕信他。」
不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常地不對。《西遊記》第三三回:「就是從輕,土地也問個擺站,山神也問個充軍,我們也領個大不應是。」
不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裡想的與嘴裡說的不一致,形容人虛偽作假。《群音類選.清腔類.卷五.步步嬌.簟展湘紋新涼透曲》:「恨他心不應口,把歡娛翻成僝僽。情兒泛泛,渾如江水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回答。《後漢書.卷一四.宗室四王三侯傳.齊武王縯傳》:「伯升笑而不應。」《水滸傳》第六回:「由洒家叫喚,沒一個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暴殄天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四回:「就是衣服一層,平素不肯穿一件綢衣;兄弟做了上去,請老人家穿;老人家非但不穿,反惹了一場大罵,說是暴殄天物,我又不應酬,不見客,要這個何用?」
妄自菲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力,是因為他們為了報答先帝的恩惠。陛下應該多聽聽他們的意見,以光大先帝的遺德,鼓舞忠臣志士們的士氣,不應該看輕自己,援引不適當的例證,阻塞了忠心愛國的人進諫言的途徑。」建議後主劉禪廣開言路,多聽各方的意見。後來原文中的「妄自菲薄」演變成一句成語,用來比喻過於自卑而看輕自己,不知自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