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1.3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再說起。《四遊記.南遊記.第一一回》:「華光悔之不及,悶悶不悅不提。」《紅樓夢》第六八回:「原說接過來大家安分守己的,我也不提舊事了。」
隻字不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字也沒提起。如:「有關當年奮鬥的辛酸往事,董事長隻字不提。」
絕口不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某事保持沉默,不再提起。如:「他自從上回演講比賽慘遭敗北後,便對此事絕口不提。」
一字不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字也不提起。《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六回:「龍光以為彌軒見面之後,必有一番說話,誰知他卻是一字不提,猶如無事一般。」
不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注意。《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那馬十分跳躍,不提防,一個蹶子,把一位少年客的腿踢了一下。」《紅樓夢》第六一回:「寶玉便瞅他兩個不提防的時節自己進去拿了些什麼出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說、談。如:「提到」、「提及」、「舊事重提」、「這事不提也罷!」
三緘其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緘其口目錄1 出處2 故事2.1 解釋3 詞義3.1 相似詞3.2 相反詞4 例句 出處西漢 劉向 說苑敬慎:「孔子之周,觀於大廟,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故事孔子到周,去朝拜大廟,看到右邊台階有一個銅鑄的銅像,嘴巴貼了三到封條,而他的背上刻著:這事古代說話謹慎的人。 解釋比喻說話小心謹慎。 詞義 相似詞守口如瓶、一字不提 相反詞以訛傳訛、大放厥詞 例句對於傳聞,我們必須三緘其口,以免再次傷害無辜的人。
完璧歸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昭王一見到璧玉後,高興地不得了。不斷地把璧玉捧在手上仔細欣賞,又把它傳給左右的侍臣和嬪妃捫看,卻都不提起十五個城池交換的事。藺相如一看情形不對,馬上向前對秦王說: 「大王,這塊璧玉雖然是稀世珍寶,但仍有些微的瑕玭,請讓我指引給大王看看!」秦王一聽:「有瑕玭?快指給我看!」藺相如從秦王手中把璧玉接過來以後,馬上向後退了好幾步,背靠著大柱子,瞪著秦王大聲說:「這塊璧玉根本沒有瑕玼,是我看到大王拿了寶玉以後,根本就沒有把十五個城池給趙國的意思。所以我說了個謊話把璧玉騙回來,如果大王要強迫我交出璧玉的話,我就把楚和氏璧和我自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遮蔽。《禮記.月令》:「君子齊戒,處必掩身。」《紅樓夢》第五七回:「三人聽說,忙掩了口,不提此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