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1.69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智慧不高。如:「不智之舉」。《三國演義》第二二回:「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智,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無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聰明的。如:「智者」、「不智之舉」。
一暴十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無或1>乎王之不智2>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3>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4>至矣,吾如有萌5>焉何哉?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注解〕(1) 或:通「惑」,疑惑。(2) 不智:不聰明。(3) 暴:音ㄆㄨˋ,同「曝」,曝晒。(4) 寒之者:比喻阿諛諂媚之人。(5) 萌:啟發。
愚公移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張耒〈山海〉詩:「愚公移山寧不智,精衛填海未必癡。深谷為陵岸為谷,海水亦有揚塵時。」
比比皆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策.秦策一》張儀說秦王曰:「臣聞之,弗知而言為不智,知而不言為不忠。為人臣不忠當死,言不審亦當死。雖然,臣願悉言所聞,大王裁其罪。臣聞,天下陰燕陽魏,連荊固齊,收餘韓成從,將西南以與秦為難。臣竊笑之。……今秦出號令而行賞罰,不攻無攻相事也。出其父母懷衽1>之中,生未嘗見寇也,聞戰頓足徒裼2>,犯白刃,蹈煨炭3>,斷死於前者比比4>是也。……」 〔注解〕 (1) 懷衽:懷抱,胸前衣襟。衽,衣襟。 (2) 頓足徒裼:以腳跺地,空手露體。徒,空。裼,音ㄒ|ˊ,袒露。 (3) 煨炭:熱灰火炭。煨,音ㄨㄟ,熱灰。 (4) 比比:宋鮑彪本《戰國策》「比」下多一「比」字,茲據補。
玩世不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奇言怪語附著之朔,故詳錄焉。」 〔注解〕 (1) 首陽為拙:伯夷、叔齊因拒吃周粟而餓死首陽山,這是不智之舉。 (2) 柱下為工:老子任周朝柱下史,隱於朝,終身無患,這是聰明的做法。柱下史,掌理天下圖書、計籍的官吏。 (3) 仕:做官、任職。 (4) 玩世:藐視禮法,縱逸不羈。玩,今訂音讀ㄨㄢˊ,文言可讀作ㄨㄢˋ。 (5) 詭時:違逆時勢與風尚。詭,音ㄍㄨㄟˇ,違反,違背。 (6) 逢:指遭遇禍害。
一曝十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暴十寒」之典源,提供參考。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無或1>乎王之不智2>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3>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4>至矣,吾如有萌5>焉何哉?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注解〕(1) 或:通「惑」,疑惑。(2) 不智:不聰明。(3) 暴:音ㄆㄨˋ,同「曝」,曝晒。(4) 寒之者:比喻阿諛諂媚之人。(5) 萌:啟發。
專心致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無或1>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主之物也,一日暴2>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3>之為數4>,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5>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注解〕 (1) 或:通「惑」,疑惑。 (2) 暴:音ㄆㄨˋ,同「曝」,曝晒。 (3) 弈:圍棋。 (4) 數:技藝。 (5) 繳:音ㄓㄨㄛˊ,繫在箭尾的絲繩,隨箭射出後,便於尋找獵物或回收箭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衡量。《國語.吳語》:「不智,則不知民之極,無以銓度天下之眾寡。」漢.王充《論衡.對作》:「故《論衡》者,所以銓輕重之言,立真偽之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