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50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正確、不準確。如:「畢竟是幾十年的老鐘,已經走得不準了。」
2.不允許、不充當。《紅樓夢》第六六回:「因林姑娘多病,二則都還小,故尚未及此。再過三二年,老太太便一開言,那是再無不準的了。」
套印不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刷時,因紙張伸縮或規位未調整正確,而導致印紋未印在準確位置之故障現象。
不確定關係,測不準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果要同時量度二個正則共軛變量(canonically conjugate variables)時,則其個別物理量量度之不確定值之乘積大於或等於Planck常數除以2π。例如:
  △x△px≧h/2π
  △θ△Lθ≧h/2π
  △t△E≧h/2π
  式中x為位置;px為動量之x分量,θ為角度之量度;Lθ為角動量,t為時間;E為系統之總能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姓。如晉朝有不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規範、法度。如:「標準」、「準繩」、「水準」、「準則」。
正確。如:「準確」、「精準」。
依據、依照。如:「準此辦理」。
預先。如:「準備」。
即將成為、或程度相近。如:「準新郎」、「準媳婦」、「準國手」、「準博士」。
一定。如:「聽我的話準沒錯!」
六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便是純粹符號性質的指事字。三、辨析:潘重規《中國文字學》稱「指事字是用符號表示抽象的事物」,這個定義不準確:象形字如「大」、「永」也是「用符號表示抽象的事物」。其實,王筠《說文釋例》早提出質疑:「視而可識則近於象形,察而見意則近於會意」,唐蘭《中國文字學》甚至認為索性取消象形與指事的分別:「(指事字中)這種記號引用到文字裡,它們所取的也是圖畫文字的形式,所以依然是圖畫文字的一類,也就是象形文字。」然而,所謂純符號性質,或者在象形上加上純符號,其實都可以看作有形象性質。例如:「上」、「下」固然有某物在某物之上或之下的形象,...
準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打算。[例]明天的宴會我不準備參加了。
臨時抱佛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平時不準備,事到臨頭才趕緊設法補救。參見「抱佛腳」條。《鏡花緣》第一六回:「不瞞二位大賢說,這叫作『臨時抱佛腳』,也是我們讀書人通病,何況他們孤陋寡聞的幼女哩!」
百發百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射柳葉,並且百發百中,卻不知道在適當的時候停下來休息一下,等到你精疲力竭時,弓就會拿不穩,箭頭就會瞄不準。只要一箭沒射中,你的一世英名便毀於一旦,這就是我要教你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匆促行事。如:「事前不準備好,臨時現攛。」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