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5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確定的本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確定的本質」為德國生命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844~1900)所提出的理論,他認為人的「不確定的本質」是為人繼續發展的條件,由於人有「不確定的本質」,本身的塑造工作未完成,才有繼續發展的可能性;如果人的本質已經確定,那麼他就沒有發展的可能性了。因此人的發展,首先要考慮到的條件是其本質是否已經確定。
  後來美國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認為「生長首要條件是未成熟」的理論,與尼采的理論相互輝映。杜威所說的未成熟是指正因為有機體尚未成熟,才能有生長和發展。即人類在未成熟期間的一切行為習性尚未形成,所以接受外來影響而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箭靶的中心。如:「眾矢之的」。
目標,心中想到的地方。如:「標的」、「目的」。
確實的。如:「他的確是個好人!」、「那本書的確是我的。」
表所屬的介詞。如:「我的書」、「他的妹妹」、「公園裡的花」。
形容詞語尾。如:「美麗的」、「可愛的」、「帥氣的」、「認真的」。
人稱代名詞。如:「開車的」、「走路的」、「賣花的」、「忙碌的」。
副詞詞尾。如:「慢慢的走」、「高高的飛」、「好好的讀書」。
語尾助詞。如:「這是難免的」、「這是不可以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的根本、特性。如:「質地」、「質料」、「特質」、「流質」。
人的天性、本性。如:「氣質」、「資質」。
樸實的本性。如:「質樸」、「文質彬彬」。
責問、盤問。如:「質問」、「質疑」。
以人或財物作為抵押。如:「質押」。
作為抵押的人或物。如:「人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寧。如:「入定」、「定靜」、「氣定神閒」。
不可變動的。如:「定局」、「定數」、「定理」、「定律」、「定義」、「定論」、「確定」。
掌握使安固。如:「平定」、「安邦定國」。
預約、約定。如:「預定」、「內定」、「定情」、「文定之喜」。
確立、不更改。如:「確定」、「決定」、「裁定」、「制定」。
必然。如:「定能成功」、「定死無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草木的根。如:「根本」、「草本」。
事物的根源或本原。如:「基本」、「助人為快樂之本」。
主要的、中心的。如:「本體」、「校本部」。
原來的。如:「本來」、「本意」、「原本」。
依憑。如:「本乎良心」、「打分數要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
自己的。如:「本身」、「本地」、「本國」。
今、目前的。如:「本日」、「本年」、「本月」。
母金、資金。如:「本金」、「成本」、「賠本」、「將本圖利」。
書冊、簿子。如:「課本」、「筆記本」。
量詞:A>計算書籍、簿冊等的單位。如:「五本書」、「三本帳簿」。B>計算戲曲分段的單位。如:「西廂記第四本」。C>計算影片攝製成的膠卷的單位。如:「這部影片長達八大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在、真實。如:「確實」、「正確」、「的確」、「千真萬確」、「確有其人」。
肯定。如:「確認」、「確定」、「確知」。
本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事物本身原有的根本屬性。如:「這件事的本質,並不如你想像的單純。」《紅樓夢》第八六回:「譬如好木,太要做玲瓏剔透,本質就不堅了。」
2.人的本性。如:「他的本質不壞。」《南齊書.卷二五.列傳.張敬兒》:「朕猶謂恩義所感,本質可移。」
確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確實肯定。如:「候選人的名單已經確定了。」
不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確實,不是真的。如:「謠傳不確。」
:::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