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中土     
瀏覽人次:276 收藏人次:0
1.中原地區。《淮南子.墬形》:「正中冀州曰中土。」《漢書.卷七七.毋將隆傳》:「哀帝崩,莽秉政,使大司徒孔光奏隆前為冀州牧治中山馮太后獄冤陷無辜,不宜處位在中土。」
2.中國。《後漢書.卷八八.西域傳.論曰》:「余聞之後說也,其國則殷乎中土。」《南史.卷三三.范泰傳》:「並被珍於外國,無取於中土。」
    
瀏覽人次:29503 收藏人次:7428348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正中」、「中間」。
裡、內。如:「書中」、「心中」、「夢中」。
介於高低、大小、好壞、強弱之間。如:「中等」、「中型」、「中度颱風」。
一半的。如:「中途」、「中夜」。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工作中」、「研究中」、「使用中」、「錄音中」。
正好、剛好。如:「適中」。
中國的簡稱。如:「中西合璧」、「古今中外」。
射中目標。如:「百發百中」。
得到。如:「中獎」、「中選」、「中籤」。
遭受、感染。如:「中傷」、「中風」、「中毒」、「中暑」。
合、符合。如:「中聽」、「中意」、「中規中矩」。
    
瀏覽人次:8425 收藏人次:12150907
地上的沙、泥混合物。如:「泥土」、「沙土」、「黏土」。
土地。如:「寸土寸金」。
疆域。如:「國土」、「領土」。
國、鄉。如:「故土」、「吾土吾民」。
本地的。如:「土產」、「土話」、「土風」、「土生土長」。
不合潮流的、閉塞不通的。如:「土裡土氣」、「土頭土腦」。
古老流傳的、民間沿用的。如:「土法煉鋼」。
    
瀏覽人次:13210 收藏人次:5044538
2.狹小、不寬廣。《管子.白心》:「大者寬,小者局。」《周書.卷四九.異域傳.序》:「兩儀之間,中土局而庶俗曠。」
    
瀏覽人次:11755 收藏人次:4344770
2.聖賢或所崇拜的人死後的精靈也稱為「神」。《後漢書.卷四十四.張禹傳》:「中土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難於濟涉。」
八難     
瀏覽人次:842 收藏人次:0
3.道教上有二義:一指得生人道、去女為男、形體完全、得生中土、值有道君、稟性慈仁、值國太平、與三寶相遇,八種人生難能可貴的情況。二指癱、瘓、癲、癇、瘋、癆、蠱、癩八種難治的惡疾。
西天     
瀏覽人次:829 收藏人次:0
1.印度位在中國的西南方,我國古代因稱之為「西天」。[例]唐代玄奘不辭長途跋涉到西天取經,帶了不少佛教重要經典回到中土
托爾金     
瀏覽人次:817 收藏人次:0
Bliss)1983年 The Monsters and the Critics以下12卷統稱為 《中土世界的歷史》〔The History of Middle-earth〕1983年 The Book of Lost Tales 11984年 The Book of Lost Tales 21985年 The Lays of Beleriand1986年 The Shaping of Middle-Earth1987年 The Lost Road and Other Writings1988年 The Return o...
鳩摩羅什     
瀏覽人次:723 收藏人次:0
人名。生卒年不詳。為梵語kumārajiva的音譯,義為童壽。中國佛教史上四大譯經家之一。父籍天竺,而鳩摩羅什則生於西域的龜茲國(今新疆庫車一帶)。七歲隨母親出家。博讀大、小乘經論,名聞西域諸國。秦弘始三年姚興派人迎入長安,翻譯佛典。共譯出《大品般若經》、《維摩詰經》、《妙法蓮華經》、《金剛經》、《大智度論》、《中論》、《百論》、《成實論》等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他的成就,不僅在於系統的介紹般若、中觀之學,在翻譯上更一改過去滯文格義的現象,辭理圓通,使中土誦習者易於接受理解,開闢後來宗派的義海。弟子多達三千人,著名者數十人,其中以僧肇、僧叡、道融、道生最著,稱「什門四聖」。著作不多且多亡佚,有《十喻詩》、《通三世論等傳世》。簡稱為「羅」、「什」。
鄭經建國     
瀏覽人次:585 收藏人次:0
將原來的天興縣、萬年縣升為「州」。他說他不是不能戰,而是「不欲重苦沿海吾民,故效張仲堅遠絕扶餘,不與中土爭衡。」鄭經也自稱「東寧國王」,西洋人稱它叫做「The king of tyawan」,1670年應人東印度公司負責人Henry Darces上書鄭經,稱呼她「Your Majesty」到了1674年更定官制之後,他的屬僚不再自稱「卑職」兒都改稱為「臣」了。在陳永華經營下,台灣朝向兩個方向發展,一為中國化;一為國際化。關於前者,例如引進中國內地的坊里制,建立地方行政系統。1666年完成孔廟的興建,並於其旁設立學校,稱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