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3.11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中央標準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4年(1915)「權度法」公布,16年全國註冊局成立,17年改組為全國商標局。18年「度量衡法」公布,19年「商標法」公布,全國度量衡局成立。20年工業標準委員會成立。33年「專利法」公布,35年「標準法」公布,36年「經濟部中央標準局組織條例」公布,度量衡局及工業標準委員會合併成立中央標準局。38年中央標準局遷臺,局址設於臺南市。39年經濟部授權中央標準局兼辦專利業務。68年中央標準局成立標準及專利資料中心。民國77年增設高雄資料室,78年該局遷往臺北市辛亥路二段185號現址,79年增設臺中資料室,80年增設新竹資料室。
  中央標準局職掌全國國家標準及度政業務,並且受託辦...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成立之初於第二科闢設圖書室,蒐存標準及度量衡資料,民國39年(1950)及43年分別兼辦專利商標業務後,科技資料之蒐集便擴及專利及商標方面資料,但當時由於人員及經費有限,僅能將交換獲得之標準、度量衡、專利、商標資料稍加整理,提供局內同仁使用。該局於61年1月1日由臺南遷至臺北市松江路,即闢設資料閱覽室,並備有影印機,一方面供同仁使用,另一方面開放供社會各界人士閱覽。由於積極加強國際聯繫及科技資料之交換,當時每月收到各國所寄來之該4類資料約700餘冊,本就已嫌狹小的空間顯得更擁擠,新收到之資料無空間陳列,致散置數處,查閱資料人士來回奔波,極為不便,該局有鑑於此,復為支持標準、...
國家標準局;中央標準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美國的一個標準制定團體,其責任之一是向美國總統提出有關各州資料處理和通信標準的建議。現已改名為美國國家標準技術局(NIST)。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正中」、「中間」。
裡、內。如:「書中」、「心中」、「夢中」。
介於高低、大小、好壞、強弱之間。如:「中等」、「中型」、「中度颱風」。
一半的。如:「中途」、「中夜」。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工作中」、「研究中」、「使用中」、「錄音中」。
正好、剛好。如:「適中」。
中國的簡稱。如:「中西合璧」、「古今中外」。
射中目標。如:「百發百中」。
得到。如:「中獎」、「中選」、「中籤」。
遭受、感染。如:「中傷」、「中風」、「中毒」、「中暑」。
合、符合。如:「中聽」、「中意」、「中規中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規範、法度。如:「標準」、「準繩」、「水準」、「準則」。
正確。如:「準確」、「精準」。
依據、依照。如:「準此辦理」。
預先。如:「準備」。
即將成為、或程度相近。如:「準新郎」、「準媳婦」、「準國手」、「準博士」。
一定。如:「聽我的話準沒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關單位的名稱。如:「郵局」、「新聞局」、「警察局」、「教育局」、「電信局」、「人事行政局」。
商店的稱號。如:「書局」、「藥局」。
部分。如:「局部」、「局部麻醉」、「局部陣雨」。
情勢。如:「戰局」、「局面」、「世局」、「危局」、「顧全大局」。
聚會。如:「飯局」、「牌局」。
結構、組織。如:「格局」、「布局」。
圈套。如:「騙局」、「設局」。
拘束、限制。如:「局促」、「局限」、「局於一方」。
量詞。用於計算棋類或球類等活動的單位。如:「一局比賽」、「下兩局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心。如:「中央」。
盡、完了。如:「夜未央」。
懇求、請求。如:「央求」、「央託」、「央人幫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樹木的末端。如:「松標」。
末尾,非根本的事物。如:「治標不治本」。
記號。如:「商標」、「標籤」、「音標」、「路標」、「浮標」。
表明。如:「標示」、「標明」。
樹立。如:「標榜」、「標舉」、「標新立異」。
用比價方式發包工程或買賣貨品的手續過程。如:「投標」、「招標」、「開標」。
頒給競賽中優勝者的獎勵品。如:「錦標」、「奪標」。
出標子比價競取。如:「標會」、「標購」。
標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衡量事物的準則。晉.孫綽〈丞相王導碑〉:「玄性合乎道旨,沖一體之自然;柔暢協乎春風,溫而侔于冬日。信人倫之水鏡,道德之標準也。」
2.典範、榜樣。唐.韓愈〈伯夷頌〉:「彼獨非聖人而自是如此,夫聖人乃萬世之標準也。」唐.杜甫〈贈鄭十八賁〉詩:「示我百篇文,詩家一標準。」元.沈禧〈一枝花.題張思恭望雲思親卷〉曲:「孝心未伸,孝思怎忍,留取箇孝行名兒做標準。」
中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中間或中心地方。《詩經.秦風.蒹葭》:「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荀子.大略》:「欲近四房,莫如中央。」
2.指國君。《韓非子.揚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清.王先慎.注:「四方謂臣民,中央謂主君。」
3.最高政府所在地。相對於地方而言。如:「中央政府」。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