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5.23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中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居中站立。《大戴禮記.保傅》:「故成王中立而聽朝,則四聖維之。」《宋史.卷一三八.樂志十三》:「聖子中立,臣工四環。」
2.處於對立的各方之間,不傾向任何一方。《國語.晉語二》:「吾秉君以殺太子,吾不忍;通復故交,吾不敢,中立其免乎?」《文明小史》第三五回:「現在俄日打仗的事,我們守定中立,那裡容得插手?」
3.獨立自主。《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列傳》:「單于死,昆莫乃率其眾遠徙,中立,不肯朝會匈奴。」
4.意志堅屹不搖。明.徐霖《繡襦記》第四一折:「爾李氏狎邪而白堅貞之志,波靡而勵中立之行。」
價值中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價值中立是指對各種價值不偏不倚的態度,以求達到客觀的要求。這是很難達到的境界,可是人文社會科學在以自然科學為典範後,運用量化的實證研究時,同時要求研究者應採價值中立的態度,以期任何人做研究應會有同樣的結果。在表面上,這是當時所謂科學的態度,就如 「意見」與「知識」的區分,前者為主觀,後者為客觀。價值中立也就變成是求得客觀知識的先決條件。
  為了達到價值中立的立場,必須找到一個客觀的標準,因此乃從各種定義中找出「操作定義」(operational definition),為客觀標準;並且以大量的樣本,用量化的方式來處理。當大量的樣本不易取得時,就以隨機抽樣等方式來代替。在這過程中...
中立不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正獨立,意志不受人左右。《禮記.中庸》:「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唐.白居易〈除裴度中書舍人制〉:「中立不倚,道直氣平,介然風規,有光近侍。」
中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為戰時中立國和永久中立國。前者指當發生國際戰爭時,正式發表宣告保持中立的國家。後者指根據條約或得到國際承認的宣言,不論在平時或戰時,均永久奉行中立政策的國家。交戰國不得侵犯中立國的領土或在其領土作戰,而且中立國得享有自衛的權利。目前國際上承認的中立國包括瑞士及奧地利。
中立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某些國家於和平時期,所奉行的一種外交政策。主要內容為在政治或意識型態上,均不依附於任何國家或集團。如二次大戰以後,印度、肯亞、南斯拉夫及亞洲、非洲的大多數國家,它們雖積極參與各項國際事務,並且明確的對國際問題及爭端提出自己的主張和立場,卻堅持不加入以美國與前蘇聯為首的敵對集團。
中立法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定當某些國家發生戰爭時,宣告中立的國家所應盡的義務及應享的權利之法規。主要包含西元一八五六年發表的巴黎宣言、一九○七年訂定的海牙第五公約及第十三公約。其中對中立國最大的保障為各交戰國不得侵略中立國的領土、領海、領空,及不得以其為活動基地或進行戰鬥。
中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生國際戰爭時,交戰各方將交戰國的部分領土,劃為中立地帶,稱為「中立區」。
武裝中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立國採取軍事防衛措施,使它們所主張的中立權利不受任一交戰國的威脅。
永久中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凡其政治獨立及領土完整為他國所尊重或保障,而本身承諾除自衛外,對任何國家間的戰爭都採取中立態度,永不對外作戰的國家。如瑞士、奧地利。
中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表達特殊風格、不含褒貶意味的語詞。如「死亡」一詞,與含尊敬的「崩殂」或輕視的「翹辮子」二詞相比,其語義顯然中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