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97.640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中道而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尚未完成,就停止不做了。《論語.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廢。」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但恐立志不堅,中道而廢。」也作「中途而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連接詞:A>並且。如:「富而有禮」、「秀外而慧中」。B>然而、但是、卻,表示語義轉折。如:「不勞而獲」、「有名而無實」。C>然後,表示語義承接。如:「學而時習之」。D>才、始,表前後的動作。如:「破門而入」、「跨步而行」。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沒有意義。如:「忽而出現」。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
若、如。如:「人而無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正中」、「中間」。
裡、內。如:「書中」、「心中」、「夢中」。
介於高低、大小、好壞、強弱之間。如:「中等」、「中型」、「中度颱風」。
一半的。如:「中途」、「中夜」。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工作中」、「研究中」、「使用中」、「錄音中」。
正好、剛好。如:「適中」。
中國的簡稱。如:「中西合璧」、「古今中外」。
射中目標。如:「百發百中」。
得到。如:「中獎」、「中選」、「中籤」。
遭受、感染。如:「中傷」、「中風」、「中毒」、「中暑」。
合、符合。如:「中聽」、「中意」、「中規中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事理。如:「道理」。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方法。如:「門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如:道家。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由東漢張陵創立的宗教。如:道教。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量詞:A>用於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一道閃電」、「三道黃線」。B>用於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C>用於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D>用於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E>用於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停止、捨棄。如:「廢除」、「廢止」、「廢寢忘食」。《論語.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廢。」《孟子.梁惠王上》:「對曰:『然則廢釁鐘與?』」
中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中年。《三國演義》第五四回:「人若無妻,如屋無梁,豈可中道而廢人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終止。《論語.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半途而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半途而廢」之「途」,典源作「塗」。事情沒做成功就停止。比喻做事情有始無終。語本《禮記.中庸》。 △「中道而廢
半塗而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半途而廢」。見「半途而廢」條。01.《禮記.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塗而廢,吾弗能已矣。」(源) 
半塗而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沒做成功就停止。比喻做事情有始無終。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陛下持之不堅,半塗而罷,傷威損費,為弊必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