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9.23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主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動論」是中國傳統思想中關於德性修養的一種主張。主動論大抵有兩種,一種是相對於「主靜」之說,在心性修養方面,主張暢達情感,以開展心性;另一種主動論是反對靜坐與讀書等靜態的修養方法,而強調動態的實踐力行,以養成健全性格和能力。
  在心性修養方面,道家與儒家都有「主靜」的說法。〔老子〕十六章上說:「致虛極,守靜篤。」守靜即是無欲,使內心不為情欲所擾動,而專心寧定,達於清明純一的境界。此外佛家主張寂靜,絕情滅欲,以保持內心之靈明。相對於「主靜」之說,「主動」認為不應強調「無欲」,或克制情欲以避免心之擾動,而應當暢達地抒發情感。因為情感本是人性之自然表現,禁欲的主張既不自然也不可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析、判斷。如:「談論」、「析論」、「討論」。
評議的文章或語言。如:「社論」、「言論」。
一種討論事理的文體。如:「六國論」。
學說或主張。如:「天演論」、「進化論」、「相對論」。
依據、按照。如:「論理」、「論件計酬」、「論功行賞」。
比作、視同、處理。如:「以棄權論」、「以作廢論」。
顧及、考慮。如:「不論是非」、「無論如何」。
論語: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載孔子言行的書。共二十篇,是四書之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如:「運動」、「動靜得宜」、「風吹草動」、「牽一髮動全身」。
有所行為。如:「動手」、「動員」、「動腦筋」、「動心思」。
行為。如:「行動」、「動作」、「一舉一動」。
心有所感。如:「感動」、「動心」、「動人」、「動怒」。
開始做。如:「動工」、「動筆」、「動土」、「動身前往」。
動輒:每每、往往、屢次。如:「動輒得咎」。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能力或效果。如:「提不動」、「你已經說動他了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君。如:「君主」、「兵強主尊」。
主人。如:「地主」、「店主」、「主僕」、「東道主」。
最重要的。如:「主要」、「主角」、「主將」、「主食」。
掌管。如:「主宰」、「主管」、「主持」、「主政」。
心裡對事情的定見或看法。如:「主見」、「主意」、「六神無主」。
基督徒或回教徒稱其所信仰的神。如:「主耶穌」、「阿拉真主」。
死人的牌位。如:「神主」、「木主」。
主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依照自己意思進行的行為或動作。相對於被動而言。如:「爭取主動」、「凡事採取主動,免得受人牽制。」
社會學的三大傳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19世紀社會學由孔德(Auguste Comte, 1798-1857)創立以來,由於採取的研究觀點不同,逐漸發展成三大傳統,如下所述:目錄1 一、實證社會學(positivistic sociology)2 二、批判社會學(critical sociology)3 三、詮釋社會學(interpretative sociology)4 關鍵字5 參考文獻 一、實證社會學(positivistic sociology)起源:源自社會學創始者孔德,其後英國的史賓賽和法國的涂爾幹承襲此傳統,至二十世紀由派深思發揚光大,成為社會學的主流。(註一)定義:又稱科學社會學(scientific socio...
教師俗民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師俗民誌目錄1 前言2 主要內容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前言此方法起源於美國1960年代,創使者為葛芬柯。其理論受到現象學及象徵互動論的影響,研究對象以常識性的方式,主  :要探討人類日常生活的行為,也就是去記錄人如何去理解這個世界的過程,試圖分析人們在現實社會的日常生活。主要概念為二:強調所有人員均具有反省的功能,也就是擁有批判能力,其二則為指標性的,語言符號在不同情境下有其  :特殊意義,彼此需在特定的文化薰陶區域內才能夠有所互動,達成溝通。(註2) 主要內容教育俗民誌同為俗民誌的一種研究方式,他們主要以微觀的方式去做研究,其主要的內容包含以下幾點1. 以日常活動為研...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