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乖乖     
瀏覽人次:1080 收藏人次:0
表示親暱的稱呼,有可愛、乖巧的意思。《西遊記》第四三回:「我那乖乖,菩薩恐你養不大,與你戴個頸圈鐲頭哩。」
表示驚嘆的語氣。如:「乖乖!這師父的手藝還真不賴!」
乖乖     
瀏覽人次:432 收藏人次:0
順從、聽話的樣子。參見「乖乖兒的」條。
乖乖兒的     
瀏覽人次:126 收藏人次:0
順從、聽話的樣子。《紅樓夢》第四四回:「我今兒沒什麼疼你的,親自斟盃酒,乖乖兒的在我手裡喝一口。」也作「乖乖的」。
乖乖     
瀏覽人次:92 收藏人次:0
嘴巴靈巧,擅說好話。如:「他就是有一張乖乖嘴,叫人不得不喜歡他。」
乖乖     
瀏覽人次:76 收藏人次:0
對親愛的人、小孩或寵物的暱稱。
    
瀏覽人次:15325 收藏人次:2149482
指小孩懂事聽話,不吵鬧。如:「乖寶寶」。
聰明、機伶。如:「上一次當,學一次乖。」
不順、不和諧。如:「乖戾」、「命運乖舛」。
幼兒行為改變技術     
瀏覽人次:11059 收藏人次:355979
的學生會得到鼓勵,所以更樂於守規矩。小女兒跟媽媽到超市買東西,表現順從與合作,媽媽說:「你很乖,去買乖乖吃」,以此經驗,類推到下回再到超市或上街購物的同樣表現。正增強作用對不正常的人也有效。有一植物性白痴,躺在床上十八年未學任何動作,實驗以甜牛奶注入口中,仍可訓練舉右手垂直。另一強壯白痴,以口香糖為增強物,訓練吞食藥丸。都是成功的例子。負增強作用負增強是一種威脅,但尚未執行;若不當行為一發生,立刻執行威脅,就是處罰。換言之,負增強是免於受制裁或痛苦的威脅,而增強目標行為,做出合格行為,以脫離痛苦厭惡的情境。負增強作用的語...
行為主義     
瀏覽人次:7002 收藏人次:444994
行為的“逐漸形成”的一連串動作的設計。舉例來說,初進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可能不太懂得教室常規,要他們乖乖坐下來聽課,對於老師來說是一項挑戰。老師們常常使用的方法是:小朋友在教室內跑累了,靠近自己座位時,就給予獎勵,小朋友可能慢慢學會多“靠近”自己座位幾次,然後再把標準拉高,等小朋友坐下來時才給與獎勵,接著就要小朋友坐在位子上的時問慢慢加長,最後目標是坐下來專心聽課。這一連串的動作,就是所謂的塑造。  4、行為改變技術(behavior modification)  行為改變技術是結合了“強化”的運用,在具體明確的行為目標...
灰頭土臉     
瀏覽人次:5530 收藏人次:967661
1.形容蓬頭垢面,滿面風塵的樣子。[例]這小孩每天都玩到灰頭土臉、精疲力盡,才肯乖乖的回家吃晚飯。
團體角色     
瀏覽人次:5327 收藏人次:0
攻擊,以轉移大家注意,或是將其過失歸罪到他人。3. 百依百順:一味的依照且順從他人的命令行事,扮演者乖乖牌的角色。4. 凡事依順:是一種反操縱,凡事由別人替他做主,自己沒有任何的主張或意見。5. 欺凌弱小:專門注意別人的缺點和漏洞,得理不饒人;藉著攻擊,讓大家知道自己的重要性。6. 支配他人:喜歡發號施令,扮演領導、統帥的角色,目的是藉以提醒大家知道自己的重要性。7. 評論是非:以絕對的「對」與「錯」來評論是非,或評論團體外的事件,扮演裁判的角色。喜歡評論是非的人常會妨礙團體的平行溝通,一味的炫耀自己的優越而使他人感到拙...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