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了語     
瀏覽人次:333 收藏人次:0
語意明白的聯句。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桓南郡與殷荊州語次,因共作了語。顧愷之曰:『火燒平原無遺燎。』桓曰:『白布纏棺豎旒旐。』殷曰:『投魚深淵放飛鳥。』」
    
瀏覽人次:27321 收藏人次:12709079
助詞。A>表示動作或變化的完成。如:「下雨了!」、「吃了沒有?」、「天氣放晴了!」、「他們已經走了。」、「她被你氣哭了!」、「新娘子就要出來了!」B>表示短暫動作的重覆。如:「看了看」、「想了想」。C>表示不耐煩、勸止等的語氣。如:「好了,不要再吵鬧。」、「別哭了,哭是沒用的。」
明白。如:「了解」、「了悟」、「一目了然」。
結束。如:「了斷」、「終了」、「了卻心願」、「不了了之」、「沒完沒了」。
完全。如:「了無新意」、「了無生趣」。
與「得」、「不」等字連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的意思。如:「辦得了」、「動不了」。
聰明。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瀏覽人次:20116 收藏人次:3361328
話。如:「語言」、「國語」、「千言萬語」。
說話。如:「默默不語」、「不言不語」、「語無倫次」。
傳達訊息的動作或信號。如:「旗語」、「手語」。
蟲鳥的鳴叫聲。如:「鳥語花香」。
辭典     
瀏覽人次:74881 收藏人次:337859
其是第一本辭典的編纂工作是十分浩大。在1921年,為了出版《教學字彙本》,需要尋找最普遍的詞語而創立了語料庫.根據詞語出現比率建立詞頻表。為語言學家及辭典編纂人提供客觀的數據。到了1980年,應用當時開始普及的電腦技術,使語料庫發生爆炸性增長。例如:英語庫由當初730萬詞語,到2002年增長到4.5億詞語。辭典編纂人可以更快更準確監視字彙普及比率的變化,詞義的變化及新詞語的創造,大大方便編纂工作。詞語排序當詞典所用的是拼音文字,字詞是以拼音字母來排序。例如日本詞典是以五十音順來作排列。當辭典所用的是意音文字,便有獨特的排...
咄咄逼人     
瀏覽人次:53828 收藏人次:2759751
東晉時的桓玄、殷仲堪和顧愷之三人是朋友,在一次談話告一段落,就同作「了語」(把話說到盡頭,了無餘義)的遊戲。顧愷之率先說:「火燒平原沒有留下一支做火把的材料。」桓玄道:「人死出殯,白布纏棺,招魂旛引路,一生就完結了。」殷仲堪說:「將魚鳥放生,就都一去不回了。」接著,他們又改說「危語」(說一句處境極其危險令人聞而生畏的話)。桓玄說:「在敵人矛頭下淘米、劍頭下煮飯,隨時都會送命。」殷仲堪言:「四肢僵硬的百歲老翁,爬上枯朽的樹枝。」顧愷之道:「井口的轆轤上躺了一個嬰兒。」當時一名殷仲堪的參軍也在場,插嘴說:「盲人騎著瞎馬,在半夜來到深池旁邊。」因為殷仲堪有一隻眼睛瞎了,聽了感同身受,便說:「咄咄逼人...
飛白     
瀏覽人次:6336 收藏人次:219781
的是故意仿效不合事理邏輯的錯誤。 原則1.適用於文學作品,不用於科學或哲學作品:在文學作品上,如果為了語文的情趣,為了刻畫人物特性,為了表現當時的真實情境,當然可以使用飛白修辭法,若非無上述這些用處,不必硬要使用飛白修辭法。2.符合說話者的身分,並配合特定之語言環境:飛白中的錯字或別字,有時是實際記錄,有時則是特意編造的,但必須合乎說話人的身分與特定之語言環境。3.能反映當時情境:適當使用飛白,常常能反映當時的真實情境。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飛白修辭法英文關鍵字:Malapropism 參考資料陳正治/著。修辭學,2001...
繪本教學     
瀏覽人次:5081 收藏人次:236458
傳達性--繪本是透過文字與圖畫來敘述或傳達欲表達之意涵,兩者之搭配將使得內容更有整體性與連貫性,具備了語文與視覺傳達之特色。想像性--繪本可先以文字之故事發想來創作,或是先有圖像再行編寫故事,這兩者構思方式不可或缺的要素即是想像力。創造性--具有創意的繪本,不僅在文字或圖像上能吸引讀者的興趣,也能產生一些議題讓讀者思索,創造出多樣的思維模式。 繪本在教學上的價值周文敏(2005):繪本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不論是故事內容或插畫表現,皆可提供孩子無限延伸的教材…,培養孩子的流暢力、獨創力、變通力、精進力、想像力挑戰性、好奇...
了了     
瀏覽人次:4629 收藏人次:954261
2.明白、清楚。如:「不甚了了」。唐.李白〈秋浦歌〉:「桃波一步地,了了語聲聞。」
盲人瞎馬     
瀏覽人次:4260 收藏人次:332248
東晉時的桓玄、殷仲堪和顧愷之三人是朋友,有一次閒談告一段落,同作「了語」(把話說到盡頭,了無餘義)的遊戲。顧愷之率先說:「火燒平原沒有留下做一支火把的材料。」桓玄道:「白布纏棺,前面豎著招魂幡,人的一生就完結了。」殷仲堪說:「將魚、鳥放生,就都一去不回了。」接著,他們又玩「危語」(說一句處境極其危險令人聞而生畏的話)的遊戲。桓玄說:「在敵人矛頭下淘米、劍頭下煮飯,隨時都會送命。」殷仲堪言:「四肢僵硬的百歲老翁,爬上枯朽的樹枝。」顧愷之道:「井口的轆轤上躺了一個嬰兒。」當時一名殷仲堪的參軍也在場,插嘴說:「盲人騎著瞎馬,在半夜來到深池旁邊。」因為殷仲堪有一隻眼睛瞎了,聽了感同身受,便說:「咄咄逼...
詹冰     
瀏覽人次:3935 收藏人次:744722
作繁忙的疲累,跟著就讀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從ㄅㄆㄇㄈ開始,艱辛刻苦地學習中文。歷經十年的煎熬,詹冰戰勝了語言的箝制,終又開始創作,直接以中文創作,並自己翻譯昔日所寫的日文詩。一九六四年,詹冰與錦連、陳千武、林亨泰等人創立「笠」詩社,並發行《笠詩刊》。自此,詹冰戰後的詩活動,便以「笠」為中心,並恢復了旺盛的創作力。隔年,詹冰更出版了第一本詩集《綠血球》,詩評譽為「把光復前的前衛詩精神,帶入光復後開花的第一位詩人」。事實上,詹冰一直認為,寫詩是一條快樂的路,更是「和維納斯的接吻,不能輕易就放棄」。尤其,詹冰的詩充滿知性美,屬於...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