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京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京劇中的流派,以舊都北平的表演風格為代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事或學術的分支系統。如:「派別」、「門派」、「流派」、「黨派」、「詩派」、「派系」。
作風、氣勢。如:「正派」、「氣派」、「派頭」、「新派」。
分配。如:「分派」、「輪派」、「攤派」。
差遣、任用。如:「派遣」、「派任」、「派兵」。
一種西式烘焙食品。為英語 的音譯。如:「蘋果派」、「檸檬派」、「千層派」、「水果派」。
安排。如:「派上用場」。
派出所:警察局在管區內所設置的分支機構,負責協助辦理警察勤務,以及供服勤人員食宿。如:「發現可疑人物請就近向派出所報案。」
量詞。用於計算派別的單位。如:「這兩派畫家的風格迥然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的首都。如:「京城」、「京師」、「京都」、「帝京」。
海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戲曲及學術界指居於上海的派系,以別於京派
國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流行於中國各地的劇種。有近兩百年歷史,清末以北京最為盛行,故稱為「京劇」、「京戲」。民國改北京為北平,稱為「平劇」。以漢調的西皮、徽調的二黃為主要唱腔,同時也吸收其他唱腔,如崑腔、吹腔、梆子腔、羅漢腔等,也稱為「皮黃戲」。表演上唱、做、唸、打並重,且融入武術技巧,多用虛擬性動作。內容則以歷史故事為主,服裝考究,色澤鮮麗,具有獨特風格,對各地的劇種影響很大。由於地區與藝術風格的不同,故分有許多流派,以京派、海派為兩大支。
老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京味...」(東嶽論叢 Dongyue Tribune 2002年,第04期)●劉勇:「老舍是"京派"文學的經典代表,是北京文化精神的守望者.北京文化不僅是老舍真切的人生記憶,而且是他熱切追求的生命理想;他從對人的態度、滿人的秉性及市民的宗教精神諸方面揭示了北京文化深刻而豐富的底蘊...」(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2005年,第04期)編輯109702120
朱光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系教授,由於 對〈文藝心理學〉的熱衷,而被老友徐悲鴻約到中央藝術學院講了一年 課。當時卻又爆發了「京派」和「海派」之爭,他本人是屬於京派,為 了重振「京派」,他們組織了委員會,並出了一本〈文學雜誌〉,由朱 光潛當主編,漸漸的,兩派的鬥爭已經消失了,〈文學雜誌〉成為了暢 銷書籍,也可時時看到其中有許多「海派」的作家,而後,抗日戰爭爆 發了,此書也只能停刊了。  後來在宣揚美學...
張秀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不諱言其自身的宗教信仰,並深以為天主教徒為榮。文藝創作開始得很早,與同輩作家林海音一樣,都崇拜欣賞京派女作家凌淑華及英國意識流作家吳爾芙等,並從中吸取創作養份。她說過:「自生活的最細微處,反映出那顛撲不破的真理」。她早期寫作題材,多屬幻思夢想等個人悲喜,風格雋逸空靈,透發著濃重的傷感與幽怨,字裡行間帶一種煙水迷離的韻緻。而在經歷人生種種磨難的中年之後,寫作文風逐漸貼近現實,更注重真實生活所能帶來的啟發,擅長於微小的日常瑣事中見微知著,從一粒細砂,一片花瓣,一點星光,尋覓出對人生的深厚啟示。她認為,文藝作品的取材可大可小...
:::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