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1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人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建立有效的人際網路,可以拓展我們的生活領域。」
人際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關係。亦即人對他人的看法、想法、說法及彼此對待的態度和影響等。如:「他學識淵博,又熱心公益,所以人際關係良好。」
人際空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際空間(personal space)目錄1 人際空間的定義2 空間區域(proxemics zones)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人際空間的定義依據伯貢所下的定義:「人際空間是圍繞在個體四周一種看不見、多變化的空間,個體會因此定義與他人的舒適距離。」而伯貢最初的研究指出,人們對於空間有兩種相對的需求:...
人際關係經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際關係經營(Relationship management)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班級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其核心成員是教師和學生。此外,學校校長、行政人員、教師同仁、學生家長、以及社區人士等,也會與班級接觸和互動,因而教師在班級經營的過程中,無可避免地,亦必須要進行人際關係的經營。雖然一般論及班級經營時,常常是以班級的常規、學生的行為問題、班級教學的規劃等議題為探討的焦點,但事實上,教師本身
人際交往分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際交往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目錄1 前言2 主要概念2.1 父母型2.2 成人型2.3 兒童型3 諮商過程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前言此分析模式是由Fric Berne提出,他人為忍主要有三種自我狀態,分別為父母、成人以及兒童,而透過此三種不同的狀態來與自己以及社會進行溝通。因此人際交往分析主要為解釋人的思想、感受以及行為模式,也可以稱為是人格結構理論。而在此分析下,諮商員將幫助當事人提高自己的知覺,以及了解上述三種...
人際知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際知覺係指一個人對自己與別人之間所發生的諸種關係的感覺和覺察。當一個人觀察到或遇到別人時,往往不但就其特色進行了解,而且還進一步根據所觀察到的特色作主觀的判斷和評鑑。判斷和評鑑除具有深切主觀的特色外,也是一種推理引伸的歷程。從觀察與遭遇到判斷與評鑑或推理引伸的歷程,就是人際知覺的作用。
網路人際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網路人際關係的重要雲端科技挾帶著強大的互動性功能與個人化服務進入了教學現場,開啟學習的另一扇門,因此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網路上溝通互動的情形越來越頻繁,網路人際關係也因而成為數位學習的新興議題。而Web 2.0時代與教育雲端的到來,預見未來將會有更多的人際溝通與生活需求,需透過網路來進行。面對網路思維化時代的來臨,在教育上的評估也需要同時關注到學習者在網站上...
人際溝通型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際溝通型式係指組織成員在人際溝通過程中所慣於使用的型式或採取的作風。根據波斯基(H.W. Polsky)之看法,組織成員所採取的型式常各有不同,一方面可由其對別人的開放程度來分析,另方面亦可由對他人之反應給予回饋程度來分析。依此兩項構面,可將人際溝通型式或作風分類如下圖所示:

  上圖的縱軸上是對人的開放程度,這個構面包括將自己本身的訊息開放或透露給別人,而且容易接受他人的回饋,特別是別人對我們的觀感或是對我們行動的看法。橫軸上的構面是給予別人回饋的程度,這是指我們願意將自己的看法和感覺和別人分享的程度,特別是對別人理想、提議或行動的看法或意見。
  ...
人際關係式衝突管理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際關係式衝突管理法」指利用人際互動的方式以處理組織所發生的衝突。這種方法通常是在第三者(行政人員)的協助下,以人際方法將引起衝突的雙方找在一起,雙方坦陳衝突的問題,藉以尋求雙方都有利,也就是「雙方皆贏」的解決方法。這也就是與結構性衝突管理法最大不同之處。
  國內學者張文雄認為此種問題解決的方式,應先認清衝突雙方的共同目標。其商談主要內容是:(1)雙方共同的目標是什麼,(2)雙方為什麼會產生衝突,(3)阻撓雙方達成共同目標的障礙是什麼,(4)有效的解決途徑共有那些,(5)那一個解決途徑最為雙方所接受。
  高頓(Richard A. Gorton)進一步就問題解決方...
人際傳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雙方在面對面直接接觸的方式下,進行思想、情感等的交換。也稱為「面對面傳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