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12.48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仄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字音分平、上、去、入四聲,韻文中稱上、去、入三聲為「仄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物體撞擊或摩擦所產生,能引起聽覺的音波。如:「笑聲」、「聲音」、「雷聲」、「風聲」、「聲浪」。
音樂。如:「聲光」、「聲樂」。
名譽。如:「美聲」、「名聲」、「聲譽」、「聲名大作」。
發出聲音。如:「不聲不響」。
宣布、張揚。如:「聲討」、「聲明」、「聲稱」、「聲述」。
音調。如:「平聲」、「上聲」、「去聲」、「入聲」。
量詞。用於計算發聲次數的單位。如:「大叫一聲」、「三聲無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韻文稱四聲中上、去、入三聲為「仄聲」。簡稱為「仄」。
平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四聲中的平聲。仄,四聲中的上、去、入三聲。平仄指平聲和仄聲。舊時寫作韻文,用字須平仄相互交替,使其合於格律。宋.陳鵠《西塘集耆舊續聞》卷四:「凡表啟之類,近代聲律尤嚴,或乖平仄,則謂之失黏。」清.郎廷槐《師友詩傳錄》:「或八句一韻,或四句一韻,或兩句一韻,必多寡勻停,平仄遞用,方為得體。」
對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對偶的詞句。《紅樓夢》第四八回:「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虛的,實的對實的。」
浮聲切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浮聲,平聲。切響,上、去、入三聲,即所謂的仄聲。浮聲切響指詩歌創作上具體用四聲,要求語音的高低相間和抑揚相對。《宋書.卷六七.謝靈運傳.史臣曰》:「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若前有浮聲,則後須切響。」
聲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字的聲調與格律,多指詩賦而言。[例]古典詩詞要求平、仄聲作適當安排,以形成和諧的聲律。
太平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流行於清乾隆年間的曲調。唱詞多疊句,每疊為三、三、七、七、七字,凡二十七字。一、二、四句平聲,押韻,第三句仄聲,不押韻。
仄起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詩時每句起字皆仄聲,稱為「仄起體」。
:::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