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3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仇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仇恨而互相殘殺。明.唐順之〈運使張東洛墓碑銘〉:「諸苗有仇殺積十餘年不解者。公與刻日為盟,遂解去。自是賢聲著蠻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器械使人致傷或死亡。如:「殺人」、「殺傷」、「殺生」、「殺身成仁」、「殺人不眨眼」。
戰鬥。如:「殺出重圍」、「殺進城裡」。
敗壞。如:「殺風景」。
削減、壓低。如:「殺價」。
極度,到了極點。如:「煞」。如:「氣殺人」、「笑殺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怨恨。如:「報仇」、「仇人」、「仇視」、「仇敵」、「恩將仇報」、「深仇大恨」。
姓。
八國聯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光緒二十六年(西元1900),義和團起事,仇殺外人,引起英、俄、法、德、美、日、義、奧八國共組聯軍,攻陷北京,史稱為「八國聯軍」。
解劍拜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漢許荊兄子世曾報仇殺人,仇人持劍欲殺世,途遇荊,荊解劍長跪,願以身代世死,仇人以荊賢,不敢相侵,亦解劍而去。典出《後漢書.卷七六.循吏傳.許荊傳》。後比喻息事寧人。《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公不謀聲訓而楚夏移情,故能使解劍拜仇,歸田息訟。」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