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48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介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耿介如石。語本《易經.豫卦.六二》:「介于石,不終日,貞吉。」形容堅定不拔,操守堅貞。《宋書.卷六七.謝靈運傳》:「時來之機,悟先於介石,納隍之誡,援於生民。」明.陸采《明珠記》第四一齣:「義士施偷天之計,郎君秉介石之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兩者之間,或在兩者之間傳達、引進。如:「介入」、「介紹」、「媒介」。
放在心裡。如:「介意」。
正直。如:「耿介」。
身上有甲殼的水產動物。如:「介蟲」、「介類」。
小草。比喻極小的東西。通「芥」。如:「一介不取」。
量詞。用於計算人或銅錢的單位。相當於「個」。如:「一介書生」、「一介平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礦物集結而成的堅硬塊狀物。如:「石頭」、「石塊」、「砂石」、「岩石」、「大理石」、「投石問路」、「一石二鳥」。
部首。
姓。
量詞。用於計算容量的單位。公制一石等於十斗。亦稱為「公石」。
中美建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也讓台灣的「中華民國」能留在聯合國,但不僅是抱持「漢賊不兩立」僵硬觀念的蔣介石不接受,國際環境也時不我與。1972年2月21日,尼克森終於抵達北京。他與中國總理周恩來長談,也與毛澤東交換意見。2月27日,尼恩在上海發表聯合公報,雙方表示「兩國關係的正常化,不但對兩國人民有利,而且對亞洲和全世界的緊張局勢有所助益」。 正式建交1973年2月,季辛吉與周恩來達成協議,互設聯絡辦事處,北京駐華盛頓的聯絡處人員還享有外交豁免權。同年11月14日,季辛吉與周恩來發表公報,載明中國與美國的關係正常化,只有在...
余光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陸到處招搖」。在李敖的“李敖有話說”112期中,定性余為“馬屁詩人”,“半票作家”,而且對余光中對蔣介石、蔣經國父子歌功頌德、粉飾太平極為鄙視。認為其道大陸也不過是投機而已。學者趙稀方表示:「據臺灣的朋友告訴我,大陸的『余光中熱』讓臺灣的左翼文壇感到很吃驚。我想補充的是,『余光中熱』讓我們大陸稍有台港文學知識的學者感到慚愧!」「目前的『余光中熱』是出於大陸讀者對於臺港歷史和文學史的無知。」事實上,余光中在台灣文壇上的惡名,始於「唐文標事件」。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台灣戒嚴時期,仍是肅殺之氣,余光中毫不客氣的扣上唐文標一頂「...
八二三炮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志願」來台。2月25日,國府軍又從舟山群島撤軍,只剩金門、馬祖。美國繼續壓迫國府自金、馬撤軍,但蔣介石沒有再接受。駐有重兵的金門、馬祖的存在,勢必成為「國、共、美三角關係」的測試站與著力點。炮戰爆發後,艾森豪下令將地中海第六艦隊調一半艦隻到台灣海峽,與第七艦隊會合,加上從本國和菲律賓調來的,美軍在台灣海峽就有航空母艦7艘、重巡洋艦3艘、驅逐艦40艘。不過,美國雖然將兵力移近台灣,但仍小心翼翼避免直接參戰或與中共軍隊發生正面衝突。美國提供的是物資和武器的資助,以及補給線上的護航。而毛澤也下令只打國軍,不打美軍,力求避免與...
詹天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店內尚有密室,許多思想創新的有志之士,常在此暢談抱負、關心局勢,並打探「祖國」(中國)的消息。戰後蔣介石軍隊受盟軍委託接受台灣澎湖的日本政府投降,天馬茶房依然是臺北知識文人活動的重要場所。當時廣告甚至有「來台灣不到『天馬』有何面目見故鄉父老」的說法。然而此處在1947年2月27日,因其門外的私煙取締衝突而成為二二八事件發生的導火線。 桃花泣血記是台灣第一首流行歌曲。1932年由阮玲玉、金焰主演的電影《桃花泣血記》來台放映,電影業者為了招攬觀眾,請「辯士」詹天馬與王雲峰根據電影的故事,寫下這首歌。歌中描述出生於富貴之家的男...
陳若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大陸的號召,嚮往社會主義的美好而隨著丈夫段世堯舉家前往中國定居。結果碰上文化大革命,陳若曦說,「蔣介石時代的白色恐怖是很可怕,若與文革比較,則小巫見大巫」,幸而她是回歸的台籍海外學人,而未受到更慘烈的遭遇。1969年起任教於南京市華東水利學院(現在的河海大學)。1973年離開中國,舉家移居香港,擔任新法書院英文教師。1974年移民加拿大溫哥華,擔任銀行職員。此一期間,她將在中國的耳聞目睹,寫了一系列小說《尹縣長》,1976年由台灣遠景出版社出版,她以當事人身份來寫,轟動一時。1979年應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中國中心之聘,...
蔣中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蔣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字介石,祖籍江蘇宜興,生於浙江,逝世於臺灣。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中華民國總統等職務。蔣中正在十四歲時,經媒妁之言,娶同村毛福梅(1882年-1939年)為妻。蔣中正與毛福梅生有一子經國,蔣緯國是他的養子(緯國的親父為蔣中正留日時之好友戴傳賢)。蔣中正在與毛福梅分居後娶姚冶誠為妾。蔣中正在1919年結識陳潔如(1905年-1971...
陳獨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會議上遭到撤銷,並於1929年11月被中國共產黨開除。1932年,在上海淞滬會戰中,支持抗戰,譴責蔣介石賣國獨裁,被國民黨政府逮捕。1937年8月出獄,擁護國共合作和國民黨領導抗日,在武漢聯絡民主人士和抗日軍隊,試圖組織第三勢力。1942年5月於四川江津病逝。 觀點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誌》,後改名為《新青年》,鼓吹民主與科學,反對傳統儒家思想,他認為中國社會黑暗的根源是「盤踞吾人精神界根深底固之倫理、道德、文學、藝術諸端」,單獨的政治革命並不能將其除去,必須進行倫理道德革命,故提出了「三大主義」,主張將文言文改...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