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909.67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佛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佛教經典的哲學,約在西元前五世紀至西元前六世紀的時候產生於古印度,以後流行於印度的南北各地,發展成南傳巴利語系的小乘佛學,與北傳梵語的大乘佛學
佛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學院指以傳授或研究佛學為主的學院;此種學院的創辦多屬佛教界人士,尤其以出家的僧侶為主導,目的不外是弘傳佛法及培育僧才。
  佛學院的創辦,始於民國初年,如歐陽漸的支那內學院,太虛的武昌佛學院,閩南佛學院等。國民政府播遷來臺,亦隨之興盛起來,目前在臺灣地區不下十幾所;較著名的如佛光山星雲之中國佛教研究院、聖嚴之中華佛學研究所、曉雲之蓮華佛學院、中壢如悟之圓光佛學院等。
  佛學院的組織方式,由於規模不是很大,行政主管大抵只設院長、教務主任、訓導主任等而已。授課情形和方式,則比照一般學校,但多屬小班制。所授的課程,以佛學為主,亦包括與佛學有密切關係之外國語文如巴利文、藏文...
  佛教歷史悠久,典籍浩瀚,名相繁多,常使有心學佛之士,望而卻步,無從入門。因此,編纂一套新穎、正確、方便查閱的佛學工具書,實為當務之急。
  慈航法師說:「教育、文化、慈善是佛教的三個救命圈。」以往佛教偏重慈善而忽略教育、文化,其實三者息息相關,而文化尤為一切之基礎。為使研習佛學之士,能切實把握佛學的精義,於民國73年(1984)4月,由開證法師、傳道法師,以及教界有心人士,共同發起編纂[中華佛教百科全書],期能結合佛教界與學術界的力量,延續佛教文化,以促進佛學研究的風氣。
  為使文化工作能維持長久,遂於77年1月14日成立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以推動編務,並附設佛學資...
佛學大辭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民國10年(1921)上海醫學書局初版,45年臺北華嚴蓮社影印本,63年臺北新文豐出版社影印本,70年臺北天華文化事業公司影印本。
  該書創編於民國元年,歷時10載,至10年始克蕆事。編纂之際,並曾參考日本織田氏〔佛教大辭典〕、望月氏〔佛教大辭典〕、若原氏〔佛教辭典〕、藤井氏〔佛教辭林〕等辭書,以補收集之不備,但對所參考辭書之誤文或脫簡之處,有所是正。
  所蒐輯的語詞以佛教專門名詞為主,主要有名數、術語、地名、人名、經名、書名、佛名、寺名、流派、儀式、修法、真言等類。另外,該書也收錄了與佛教有關的俗語,如燒香、喫素、朝山、齋僧、七七、百日、...
中國佛學院(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學院是大陸地區中國佛教協會創辦的中國佛教高級教育、研究機構;位於北京市宣武區法源寺內。一九五六年九月正式成立並舉行開學典禮;喜饒嘉措大師為首任院長,繼任院長為法尊法師,現任院長由中國佛協主席趙樸初居士兼任。
  中國佛學院以教書育人、學修並重、愛國愛教、弘法利生為辦學指導方針,培養具有較高造諳的佛教研究教學人才、寺廟管理人才和國際佛教交流人才。大陸著名的佛教教學者、專家、法師喜饒嘉措、法尊、周叔迦、觀空、正果、明真、義方、王恩洋、虞愚、高觀如、葉均、林子青等先後在院擔任教職。招收具有高中畢業或同等程度以上,已有相當時間的出家經歷、信仰堅定、律儀端正、品學兼優、愛國愛教的青年...
釋迦牟尼佛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釋迦牟尼為佛教的創始人,佛教徒尊稱「佛陀」(Buddha)。自稱姓喬達摩,幼名悉達多。釋迦為雅利安民族中之王族,出家後名牟尼,牟尼為寂默之意。釋迦之二十五代祖姓瞿曇,六世祖始姓釋迦氏,淨飯王自稱喬達摩。故瞿曇、釋迦、喬達摩皆釋迦牟尼之別稱。西元前五五七年四月八日誕生於印度迦毗羅國(今尼泊爾境內),父為淨飯王,因名摩耶夫人。十幾歲時受淨飯王命結婚。因感覺人世無常、青春苦短、生命無情而疑惑,為尋求根本的解惑之道,放棄所有,獨自出外行走四方,苦修悟道。二十九歲成為苦行者,四處參訪名師,研習當時的觀點,三十五歲時在菩提樹下修成正果,體悟了「四諦」、「十二因緣」等道理。此後依然遊歷四方,宣揚自己所體...
  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成立於一九八七年,為大陸地區藏傳佛教的最高學府;校址在北京市德勝門外黃寺大街的西黃寺。該院的教育方針是維護國家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發揚藏傳佛教。招生對象是西藏、青海、四川、甘肅、內蒙古、雲南、遼寧、山西、北京等藏傳佛教地區及佛教聖地的轉世活佛及有培養前途的扎巴(一般佛僧)。培養目標是政治上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祖國,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宗教上有較高佛學造諸和寺院管理水平的專門人才。課程設置主要有教派源流、宗教儀軌、修習次第、各教派佛學專著、聲明學、藏族天文曆算、詩學、政治、藏語文、漢語文等。學制處於不斷改革中,前三屆(1987~1989)定為一學年制,第四屆改為兩年...
中華佛學研究所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華佛學研究所的前身,是文化大學的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該所於民國67年(1978)時,由文大創辦人張其盷先生創立,並力邀甫由日本東京立正大學取得文學博士學位的聖嚴法師回國掌理,於70年開始招收大專畢業生。74年,該所遷移至臺北市北投區中華佛教文化館,並改名為中華佛學研究所,且於76年獲教育部立案,現所招收的研究生已邁入第12屆。
  該所成立的宗旨為:促進現代化佛學研究,增進國際間佛學研究成果之交流,和培養高水準的佛教教育人才。中華佛學研究所圖書館,就是為支援其母機構的各種研究教學活動而設立的。該館現位於中華佛教文化館的4樓,面積約為25坪,另有獨立書庫一處,面積約為10坪。現...
西藏寺院佛學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藏寺院佛學教育係指一九四九年前在西藏、青海等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的,以宗教(喇嘛教)寺院為中心的民族宗教教育。當時「佛寺即學校,宗教即教育」;寺院有其獨特的教學制度。每個寺院都必須有一個以至幾個禮倉(即學院),禮倉主持人稱為「堪布」(即教師),下設格貴(亦稱掌堂,負責紀律、指導生活、督促學習),文澤(亦稱引經師,負責在經堂中引誦經典,執行儀規等)和一般執事僧侶。僧侶從小入寺後,先學習藏文拼音字母,背誦經師指定的經文。經過幾年的學習,能略識文字、熟練有關儀規和背誦經典後,大部分僧侶退出學經行列,轉入從事各種雜役性寺院勞動,少部分僧侶留下,編入預備性的班級學習〔堆禮〕,然後再由經師推薦轉入正式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陀的簡稱。佛教徒對得道者的敬稱,也可用作釋迦牟尼的專稱。
佛教:世界五大宗教之一,為釋迦牟尼所創。主張生命是痛苦、無常的,只有息滅貪、瞋、痴,證得圓滿智慧,才能得到真解脫。後漢明帝時由西域傳入中國,流行至今,信徒廣布世界各地,但以亞洲為主。
如佛陀一般仁慈、和氣。如:「佛口蛇心」。
仿佛:似乎、好像。或作「彷彿」。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