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98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佛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陀或菩薩的教法。《西遊記》第一二回:「自五帝、三王,未有佛法,君明臣忠,年祚長久。」明.張自烈《正字通.人部》:「世傳漢明帝永平十年,佛法始入中國,非也。」
2.佛家的道理。如:「佛法精深」。
佛法僧(三寶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urystomus orientalis
體長約28公分。喙粗短,紅色,腳紅色。頭部黑色,後頭至背部藍綠色,尾羽暗藍色,翼展開時可以見到初級飛羽上有明顯白斑。喉部藍黑色,胸腹部藍綠色。
共11亞種,分布於亞洲及澳洲東部,包括中國大陸、日本、印度、菲律賓、中南半島、所羅門群島、新幾內亞至澳洲東部。在熱帶地區的族群是留鳥,日本以及中國則是夏候鳥,在台灣為稀有的過境鳥。
通常單獨或是成對出現在平地至低海拔之次生林、森林中的開墾地帶、橡膠樹或是咖啡樹園區,也會出現在較高海拔的落葉林和溪谷。生性較安靜,但是偶爾會發出刺耳的單音“chak”,或是快速的“krak-kak-kak”。大部分時間在突出樹冠層的樹枝或是枯枝上站著不動,僅有頭部轉動,有時也會停棲在電線上,捕食飛過的昆蟲;主要在下午到傍晚內覓食,以飛行中的昆蟲為主食,包括甲蟲、螳螂、蟋蟀、蚱蜢、蛾類和白蟻,也會吃地上的蜥蜴和其他昆蟲。飛行能力強,可以很快速的飛行或是滑翔。展示領域和求偶飛行是一連串像波浪般起伏伴隨著翻滾的飛行,在領域上空連續陡峭地爬高後下滑,並且一直發出叫聲。利用天然的樹洞、啄木鳥或是五色鳥的...
鳥綱(Class Aves)
佛法僧目(Order Coraciiformes)
佛法僧科(Family Coraciidae)
藍胸佛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oracias garrulus
體長31~32公分。喙灰黑色,腳黃褐色。前額淡褐色,頭部至後頸藍青色,背上紅褐色,肩部藍色;尾上覆羽藍色,喉、胸部藍青色,飛羽藍黑色,尾羽中央灰色,兩側淡藍色。
共2亞種,分布於歐洲、亞洲及非洲,繁殖於歐洲到中亞及西伯利亞西南一帶,冬季遷徙到非洲。
棲息於溫暖多日照的平地或是低海拔地區,喜歡橡樹森林或是松林,在果園、農地與寬闊河谷地區其數量也很普遍。通常單獨或是成對出現,繁殖期時會佔有領域並驅趕其他鳥類,遷徙時會集結成大群。大半時間站在樹頂或是電線,當發現地面有昆蟲或是其他獵物時,再飛到地面捕捉食物;小獵物直接在地上吃掉,較大者則帶回樹頂,等獵物不動時再吃掉。以甲蟲為主食,也吃蚱蜢、蝗蟲、蜜蜂等其他較大型昆蟲,偶爾吃蠍子、馬陸、蛙類、蛇或是鳥類。善於飛行,在領域的展示飛行中,伴隨著鳴聲,雄鳥大幅度地拍翅,飛到高空之後幾乎垂直地下降,接著平飛並左右翻滾,這個程序可以連續重複數次。築巢於離地約5~10公尺老松樹或橡樹的樹洞或是啄木鳥的巢洞中,...
鳥綱(Class Aves)
佛法僧目(Order Coraciiformes)
佛法僧科(Family Coraciidae)
三階佛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典籍。隋信行撰,四卷。三階教的重要著作。闡述三階教的教義。本書自宋以後已於中土亡佚,而流傳到日本,近世敦煌寫卷發現後,才再度為世人重視。
藍腹佛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oracias cyanogaster
體長28~30公分。雌雄外型相似,頭、頸、胸部乳白色,背上藍黑色,腹部深藍色,尾羽藍色,最外側尾羽延長,中央尾羽較短,飛行時可見到翼上有明顯白斑。
分布於非洲西部,包括賽內加爾、甘比亞、幾內亞、獅子山共和國北部到象牙海岸和迦納。
通常成對或是小群(3~6隻)出現於原始疏林地帶、疏林草原和雨林交界邊緣、或是雨林中的空地,最多達一群20隻,站在樹上視野好的突出樹枝,見到地面獵物時飛到地面捕食。飛行時拍翅幅度小,看似輕鬆悠閒。在象牙海岸,藍腹佛法僧主要吃蚱蜢、甲蟲、白蟻和螞蟻,有時候也吃黃蜂、小蛇、油棕的果實。有領域性,求偶的過程包括快速的追逐,垂直俯衝和飛行中的翻滾。築巢於樹或是棕櫚樹上,離地10公尺高的樹洞中,產卵時間主要在春季和夏季。
鳥綱(Class Aves)
佛法僧目(Order Coraciiformes)
佛法僧科(Family Coraciidae)
佛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型健壯,頭粗大、尾方形。身體背面藍綠色,頭部和臉黑褐色,大部分飛羽和尾深藍色。喉部藍色,身體腹面藍綠色。兩翼背面和覆面都有鮮明的大型淺藍色斑塊。喙鮮紅色,尖端帶黑色有鉤,喙粗厚、基部很寬。眼眶和腳暗紅色。亞成鳥喙黑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陀的簡稱。佛教徒對得道者的敬稱,也可用作釋迦牟尼的專稱。
佛教:世界五大宗教之一,為釋迦牟尼所創。主張生命是痛苦、無常的,只有息滅貪、瞋、痴,證得圓滿智慧,才能得到真解脫。後漢明帝時由西域傳入中國,流行至今,信徒廣布世界各地,但以亞洲為主。
如佛陀一般仁慈、和氣。如:「佛口蛇心」。
仿佛:似乎、好像。或作「彷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佛、道等的道理。如:「佛法」、「法壇」。《五燈會元.卷六.谷山藏禪師》:「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揠苗助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1.明.高濂《遵生八牋.卷一○.修幻章》:「蓋佛法季運,世皆以存神運氣、揠苗助長之說,指為教外別傳。」
曇花一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經裡有這麼一段記載,佛祖釋迦牟尼的弟子舍利弗,曾央請師父講解佛法給他聽。釋迦牟尼要他仔細聽講,此時會場內還有五千個修道人。釋迦牟尼要開始講道時,這五千人起身離開了,釋迦牟尼看了只跟舍利弗說:「我現在要說的佛法,為世所希有,就如三千年才開一次的曇花般珍貴,你們當信勿疑,因為我是不說虛假言語的。」後來「曇花一現」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或事物一出現便迅速消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