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8.42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來來去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進進出出,形容不斷往返。[例]偏鄉的醫護人員在村落裡來來去去,照護獨居老人的健康。
2.來了又走,形容更替頻繁。[例]這所學校的老師來來去去,只有他始終沒有離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去」相反。如:「來人」、「往來」、「來日方長」、「來來去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前往。與「來」相對。如:「去上學」、「去餐廳吃飯」。
離開。如:「去世」、「去留」、「去國」。
差距、距離。如:「相去不遠」、「去古已遠」。
送、發出。如:「去信」、「去函」、「去電報」。
除掉。如:「去官」、「去勢」、「去蕪存菁」、「去掉一層皮」。
剛過的。如:「去年」、「去日苦多」。
中古聲調四聲(平、上、去、入)之一。聲清而遠,古四聲中的第三聲,今在國音聲調中則為第四聲。如「送」、「效」、「勁」、「願」等字。
助動詞。表示事情的進行。如:「前去」、「任他說去」。
來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往返。晉.鳩羅摩什〈十喻〉詩:「若能映斯照,萬象無來去。」唐.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夜來去。」
2.去。唐.岑參〈送嚴黃門拜御史大夫再鎮蜀川兼覲省〉詩:「蒼生望已久,來去不應遲。」
3.上下、左右。指距離與差別甚小。《水滸傳》第一一○回:「正應方臘二字,占據江南八郡,又比遼國差多少來去?」《醒世恆言.卷一三.勘皮靴單證二郎神》:「仔細看時,正比廟中所塑二郎神模樣,不差分毫來去。」
4.交際往來。《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自從小年夫妻,都無一個親戚來去,只有夫妻二人。」
5.來由、道理。元.李壽卿《度柳翠》第二折:「這小鬼頭倒說的有個來去。」
來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試一試。如:「他做得不好,換你來來。」
2.呼叫人來。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丞相以麈尾指坐,呼何共坐曰:『來來!此是君坐。』」
3.以來。從某段時間算起。唐.段成式〈戲高侍御〉詩:「青琴仙子長教示,自小來來號阿真。」唐.皮日休〈病中書情寄上崔諫議〉詩:「十日來來曠奉公,閉門無事忌春風。」
4.由來。唐.黃滔〈奉和翁文堯員外文秀光賢晝錦之什〉詩其三:「珍重朱欄兼翠拱,來來皆自讀書堂。」
苦口婆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讓你能澈底解脫,才動手打了你三次。」臨濟終於徹悟了,於是告辭大愚,回來見黃檗。黃檗看到他就說:「你來來去去是在做什麼?」臨濟說:「我回來是因為師父像老婆婆般地愛徒心切。」黃檗說:「這話一定是大愚說的,這個人這麼多嘴,等我見到他一定要打他一頓。」臨濟說:「為什麼要見到才打?今天就該打。」說著,就打了黃檗一巴掌。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苦口婆心」,用來形容以懇切真摯的態度,竭力勸告他人。
沈光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臺灣第一個詩社。沈光文的寫作風格充滿思鄉之愁、以及對命運的感嘆。不久季麒光因丁憂離職,眼看眾人來來去去,沈光文不禁感嘆:「吾廿載飄零絕島,棄墳墓不顧者,不過欲完髮以見先皇帝於地下爾,而卒不克,命也夫?」(註3)最終沈光文依舊沒能回到中國與家人團聚,死後葬在善化里東堡(今善化火車站附近),相傳他的墳墓湮沒在蔓草中,晚景淒涼。(註1,2)季麒光曾經稱讚沈光文「臺灣無文也,斯菴來而始有文」。然而,沈光文雖有文學創作,事實上大多還是侷限於自身的思鄉與寂寞,少有對環境和人物的關懷,只有〈臺灣賦〉有記載臺灣的地理、歷史、文化風...
婆心苦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讓你能澈底解脫,才動手打了你三次。」臨濟終於徹悟了,於是告辭大愚,回來見黃檗。黃檗看到他就說:「你來來去去是在做什麼?」臨濟說:「我回來是因為師父像老婆婆般地愛徒心切。」黃檗說:「這話一定是大愚說的,這個人這麼多嘴,等我見到他一定要打他一頓。」臨濟說:「為什麼要見到才打?今天就該打。」說著,就打了黃檗一巴掌。  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苦口婆心」,用來形容以懇切真摯的態度,竭力勸告他人。
來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來來去去。指反覆。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來回顧影,文魔秀士,風欠酸丁。」《西遊記》第一四回:「卻坐於路旁,誦習那定心真言。來回念了幾遍,念得爛熟。」
車馬填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車馬充塞在門前。形容非常熱鬧的樣子。《紅樓夢》第八五回:「這裡接連著親戚族中的人來來去去,鬧鬧穰穰,車馬填門,貂蟬滿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