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4.04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供參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意見請求(RFC)文件的次序列文件,它並非技術標準文件或描述通信協定的文件,而是用以傳遞和傳輸控制協定╱網際網路協定(TCP/IP)或網際網路相關的一般性資訊。參【意見請求】(request for comments; RFC)。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干預、加入。如:「參加」、「參政」、「參與」。
以相關的資料來幫助研究。如:「參考」、「參看注解」。
進見。如:「參見」、「參拜」。
向皇帝告狀。如:「奏參」、「參上一本」。
人參:一種根狀略似人形的補品。如:「高麗人參」、「人參雞湯」。
二十八星宿之一。如:「參星」、「動如參商」。
參差:不整齊的樣子。如:「參差不齊」。
數目字。「三」的大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給。如:「供給」、「提供」、「供應」、「供需失調」、「供過於求」。
犯案者答覆法官審訊時所陳述的事實。如:「招供」、「口供」、「供狀」、「供詞」。
對神明奉獻。如:「供奉」、「供神」。
奉獻給神明的東西。如:「上供」、「供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如:「壽考」。
尊稱死去的父親。如:「先考」、「顯考」。
測驗、測試。如:「考驗」、「考試」、「招考」。
考試的簡稱。如:「高考」、「普考」、「特考」、「大學聯考」。
求證、探源。如:「考究」、「考源」、「考古」、「考據」。
查核、檢查。如:「考查」、「考核」、「考績」。
參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證有關材料來幫助研究和了解。《漢書.卷四五.息夫躬傳》:「唯陛下觀覽古戒,反覆參考,無以先入之語為主。」《老殘遊記》第三回:「並且風聞玉守的政聲,也要去參考參考,究竟是個何等樣人。」
落葉歸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葉落歸根」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高僧慧能,是禪宗的第六祖。他三十多歲到黃梅從弘忍學法。後回韶州,住在曹溪寶林寺傳授禪法。一天他召集眾徒,告訴大家說他八月時就會離開人世,在七月八日時,他忽然對門人說:「我要回新州,快幫我準備船隻。」大家都非常難過,苦苦哀求慧能留下。慧能告訴眾僧說:「有來就有去,這是理所當然的道理,我的形骸,也該有所歸宿,大家不必太傷心。」門人問說:「大師此去,什麼時候再回來?」慧能說:「樹葉凋謝,還是會落回根處,生命是沒有什麼規則可說的。」此處「葉落歸根」是用來比喻事物最後終須返回本源,後則多用以比喻久居異地之人返回家鄉。
道遠任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任重道遠」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任重道遠」即責任重大,要走的路途又很遠,見於《論語.泰伯》中曾子所說的話。曾子為孔子學生,以發揚孔子仁道為己任,而關於孔子仁道的詮釋,或說愛人,或說忠恕,無論從哪個角度去談行仁,其基本的精神都是必須「兼善天下」。曾子覺得這個任務十分艱鉅,並且一旦擔負起,便至死方休,所以他感慨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這句話的意思是:讀書人不能不使心志寬廣堅忍,因為他負擔著重責大任,而且要必須行走極遠的路程。後來「任重道遠」演變為一句成語,用來比喻長期肩負重大的任務。
老羞成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惱羞成怒」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惱羞成怒」原作「老羞成怒」。每個人皆有羞恥之心,有的人感到難為情時,會設法改正錯誤,除去羞恥之處;有的人卻硬著頸項不願悔改,反而發怒來掩蓋自己的羞恥,指責他人,這種情形便是「惱羞成怒」。《兒女英雄傳》第一六回敘述安老爺為眾人解釋十三妹為何要報父仇,十三妹的父親原本在朝為官,他的上司想讓自己的兒子娶十三妹為妻,但十三妹的父親是個尚氣節的人,平日不喜歡其上司趨炎附勢的作法,因此不肯答應,上司見自己被拒絕,便老羞成怒,藉公務之便,彈劾十三妹之父,將他下獄害死。文中的「老羞成怒」,與「惱怒成怒」的意思相同,都是極為羞惱,轉而發怒恨人。後來「惱羞成怒」這句成...
頓開茅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茅塞頓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茅塞」是指山徑少人走,叢生的茅草塞住了山徑,語出《孟子.盡心下》。在這章中,孟子認為一個人如果為學不能專心有恆,那就會像山間的小路一樣,常常走動,就會變成一條大路。但如果隔一些時間沒有人走,茅草就會阻塞山路。意思是說,聖人之道,要學而時習,不可捨而不修,否則就像茅草塞路一樣。勉勵高子要恆心向學,德業才可精進。「茅塞子之心」是指高子的心已經被茅草塞住了,後來「茅塞」一語就用來比喻「閉塞的心思」,也可以指的是疑惑。「頓開」的意思就是「豁然了悟」的意思。往往是因為受了指點,突然間想通了。所以「茅塞頓開」一語就可以用來比喻閉塞的心思,頓時豁然了悟。
對答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應對如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應對如流」原作「應答如流」。孔融字文舉,東漢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孫。孔融十二歲時,隨父親到洛陽。孔融聽說李膺自命不凡,非世家通好者不見,就想要見見李膺,看看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孔融到了李府,對守門人說:「我是李府的世交,煩請通報一聲!」守門人稟告李膺後,李膺答應接見孔融。李膺見了孔融,問他說:「我和你並不相識,你怎麼說我們是世交呢?」孔融說:「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道德仁義修養同等高深,我們當然是世交啊!」李膺對孔融敏捷的反應十分驚奇,覺得他是個人才,就跟他一起談論百家經史。李膺看孔融才思敏捷,對答流利,再也不輕視他是個小孩子了。後來「應對如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