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40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保和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宮三殿之一。在北平舊紫禁城內,殿內專供饗宴外藩、王公,並為科舉時代舉行最後一場殿試的所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調諧。如:「和諧」、「政通人和」、「和好如初」。
停戰、平息爭端的。如:「和平」、「議和」、「和約」、「講和」、「割地求和」。
溫順的、安詳的。如:「隨和」、「和藹可親」、「心平氣和」、「和顏悅色」。
溫暖的。如:「和風煦日」、「風和日麗」。
連同。如:「和衣而眠」。
各數相加的總數。如:「總和」、「二加三的和是五。」
不分勝負。如:「和棋」、「和局」、「這場球賽雙方打和了。」
日本的別稱。如:「和服」、「大和民族」。
與、跟。如:「我和你」、「八千里路雲和月」。
聲音相應。如:「唱和」、「和聲」、「附和」。
混合、攪拌。如:「攪和」、「和麵」、「和稀泥」。
打牌時牌張湊齊成對而獲勝,稱為「和」。如:「和牌」、「吃酒碰和」。
溫暖。如:「今天的天氣好暖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護著不使受損。如:「保衛」、「保護」、「保健」、「保全」、「保養」。
負責、承擔。如:「保證」、「保舉」、「擔保」、「保薦」、「保險」。
受僱替人做事的人。如:「酒保」、「保母」。
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大的廳堂。如:「宮殿」、「殿堂」、「金鑾殿」。
供奉神明的大屋。如:「神殿」、「佛殿」、「大雄寶殿」。
最後。如:「殿後」、「殿軍」、「殿底」。
科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為「貢生」(貢士),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前十名為「元魁」,十一至二十名為「會魁」。貢士再經過「保和殿」覆試,且列等,才有資格參加殿試。殿試又稱「廷試」於四月二十二日舉行。殿試錄取後稱為「進士」。依成績前十名進呈皇帝御覽,欽定名次。進士分為三甲(即三等),即一甲三名,依次為「狀元」、「榜眼」、「探花」(又稱傳臚),其他七名列入二甲,稱「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名,稱「賜同進士出身」。考生是不論年齡,全都以「童生」稱之。但分「已冠」(十六歲以上)、「未冠」(十五歲以下)兩個層級出題。 科舉的出題全部皆出自儒家經典著作論語...
張廷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簡介3 評價4 著作 生平張廷玉(康熙十一年~乾隆二十年,即1672年-1755年),字衡臣,號研齋,諡文和,安徽桐城人,清朝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太子太保,封三等伯,歷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 簡介張廷玉在任期間的主要工作在於擔任皇帝的秘書,對清廷政治制度的貢獻是完善了奏摺制度與軍機處的運作規則。與其他直接處理政務的大臣不同,歷史上並沒有留下太多關於張廷玉的具體事績。 評價張廷玉為人謹小慎微,謹守「萬言萬當,不如一默」(宋:黃庭堅言)。雍正亦讚揚他「器量純全,抒誠供職」,稱其為「大臣中第一宣力者」。 著...
大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封建王朝舉行慶典、處理朝政、接見大臣或使臣等的宮殿。[例]太和、中和、保和殿為北平故宮三大殿。
鄂爾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677~1745)姓西林覺羅氏,字毅庵,清滿洲鑲黃旗人,雍正時累官雲、貴、廣西三省總督,平雲貴諸苗有功,又實行改土歸流政策,授保和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封襄勤伯,乾隆間為軍機大臣,加太保,卒諡文端。
中和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平故宮三大殿之一。位於太和殿後、保和殿前。建於明朝初年,清世祖順治二年(西元1645)重建,改稱今名。為清代帝王舉行大典時,演習禮儀之地。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