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俱舍論     
瀏覽人次:269 收藏人次:0
書名。全名為《阿毗達磨俱舍論》。世親著。漢譯本有南朝陳真諦翻的《阿毗達磨俱舍釋論》二十二卷,唐代玄奘譯的《阿毗達磨俱舍論》三十卷。《俱舍論》是世親在有部學說的基礎,吸收經量部、大眾部等思想而完成的。本書雖屬部派佛教的著作,但對大乘佛教影響極大。流行於印度、西藏及中國陳、唐之世,且東傳日本。
〔阿毘達磨俱舍論     
瀏覽人次:236 收藏人次:0
  〔阿毘達磨俱舍論〕為古印度世親所著,省稱〔俱舍論〕。「阿毘」意譯為「對」,「達磨」意譯為「法」,「俱舍」意譯為「藏」,合譯為「對法藏」,亦稱「大法」、「無比法」;乃集部派佛教教理之集大成,為小乘佛教過渡到大乘佛教的著作。相傳為世親聽講〔大毘婆沙論〕後歸納大要而成的著作,凡六百頌。原分八品,對有部學說重新組織,以四聖諦為中心;分別為:(1)界品;(2)根品。此二品總說四諦的性質。以下六品則分說四諦;(3)世間品,論說「苦」,包含有情世間(生物世界)與器世間(物理世界);(4)業品;(5)隨眠品,論說「集」;(6)賢聖品,論說「滅」;(7)智品,(8)定品,論說「道」。後世親作注時,另附「破破...
    
瀏覽人次:27152 收藏人次:4399938
分析、判斷。如:「談論」、「析論」、「討論」。
評議的文章或語言。如:「社論」、「言論」。
一種討論事理的文體。如:「六國論」。
學說或主張。如:「天演論」、「進化論」、「相對論」。
依據、按照。如:「論理」、「論件計酬」、「論功行賞」。
比作、視同、處理。如:「以棄權論」、「以作廢論」。
顧及、考慮。如:「不論是非」、「無論如何」。
論語: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載孔子言行的書。共二十篇,是四書之一。
    
瀏覽人次:17728 收藏人次:2356171
房屋、住宅。如:「宿舍」、「房舍」、「茅舍」、「田舍」。
謙稱自己住的地方。如:「寒舍」、「敝舍」、「舍下」。
對人謙稱輩分低於自己的親屬。如:「舍弟」、「舍妹」、「舍親」。
餵養牲畜的地方。如:「豬舍」、「牛舍」。
量詞。用於計算古代行軍里數的單位。三十里為一舍。如:「退避三舍」。
通「捨」:A>放棄、放下。如:「舍生取義」。B>除去、除開。如:「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C>止息、停止。如:「不舍晝夜」。
    
瀏覽人次:16580 收藏人次:813411
全、都。如:「一應俱全」、「萬事俱備」、「百廢俱興」。
同、一起。如:「與生俱來」。
剎那     
瀏覽人次:17690 收藏人次:1659298
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為梵語Kṣaṇa的音譯。表示極短的時間。《阿毗達磨俱舍論》卷一二:「壯士一疾彈指頃,六十五剎那。」《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東海揚塵猶有日,白衣蒼狗剎那間。」
意識     
瀏覽人次:4967 收藏人次:517628
3.佛教用語。對一切現象能產生分別作用的心。《阿毗達磨俱舍論》卷一:「意識相應散慧,名為計度分別。」
玄奘     
瀏覽人次:4624 收藏人次:364329
唐代高僧的法號。(西元602~664)俗姓陳,名褘,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氏鎮)人。幼年因家境貧困,隨兄長捷法師住洛陽淨土寺,學習佛經。十三歲入選為僧。其後遊歷各地,參訪名師,研究《涅槃經》、《攝大乘論》、《雜阿毗曇心論》、《成實論》、《俱舍論》等。因感諸家各擅一宗,說法不一,故欲取得總賅三乘的瑜伽師地論來解決疑難而決心西行求法。唐太宗貞觀三年從長安出發,歷盡艱險,才到那爛陀寺,投入戒賢之門。貞觀十九年返長安,帶回大小乘佛典五百二十筴,六百五十七部,其後將近二十年間共譯出大小乘經論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譯本無論在質或量上都超過各譯家的成就,為中國最偉大的經譯家之一。弟子數千人,著名的有窺基、普光等。在中國民間更從玄奘取經的經歷敷演創作不少文學作品,如《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元代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雜劇、明吳承恩的《西遊記》等。
因果     
瀏覽人次:1385 收藏人次:0
2.佛教基本理論之一,謂因和果。佛教認為一切的生命形態和生活遭遇,都是過去意志行為的果,而過去意志行為則是造成果的因。因和果之間是相對的關係。《阿毗達磨俱舍論》卷六:「果有為離繫,無為無因果。」《南史.卷五七.范雲傳》:「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貴貧賤?」
劍樹刀山     
瀏覽人次:855 收藏人次:237464
1.佛教典籍中描述的一種地獄情境。山路是刀刃構成,走在其上皮肉斷碎,林上樹葉都是銛利劍刃,風吹葉落,會斬剌肢體。見《阿毗達磨俱舍論》卷一一。後人據以製造一種極殘忍的刑罰。也作「刀山劍樹」。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