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16.43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借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借貸財物的憑證,由出借人保存。《儒林外史》第三一回:「有人欠先君銀錢的,婁老伯見他還不起,婁老伯把借券盡行燒去了。」也作「借據」、「借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價值,可以買賣、抵押或轉讓的票據。如:「債券」、「禮券」、「證券」。
可作為憑據的紙票。如:「點券」、「入場券」、「優待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暫用他人的財物,或將自己財物暫時給他人使用。如:「借錢」、「租借」、「借貸」。
假托、利用。如:「借故」、「借題發揮」、「借刀殺人」、「借花獻佛」。
倚靠、憑藉。如:「借助」、「借重」。
借光:請人讓路或詢問事由的客套話。
切切實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實在在。《儒林外史》第五二回:「只是這裡邊也要有一個人做個中見,寫一張切切實實的借券,交與你執著。」
借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借貸財物的憑證,由出借人保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六回:「仗著他老子的臉,人家都相信他;商定了利息,訂定了日期,寫了借據。」也作「借券」、「借字」。
借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借貸財物的憑證,由出借人保存。也作「借據」、「借券」。
中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居間做見證的人。《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他每眾位多是地方中見,為是要寫一紙休書,這村裡人沒一個通得文墨。」《儒林外史》第五二回:「只是這裡邊也要有一個人做個中見,寫一張切切實實的借券,交與你執著。」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