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9.73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假面舞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面名、舞劇名。托賓(Topeng)字義為緊貼在臉上的東西,意指假面,十六世紀沿用至今,是峇厘島具有相當代表性的藝術,馬斯(Mass)木雕村的木雕家,有些尤其擅長製作托賓面具和其他舞蹈面具。Topeng一字同時也指托賓舞或托賓劇,在峇厘島一齣普通的托賓劇,有三、四名演員,全都是男性;一整套托賓面具由三十到四十個不等,這些面具依出場順序,整齊無誤的排列在幕棚裡並蓋上白布,表演者藉由更換面具扮演一系列截然不同的角色,肢體動作活靈活現,他們迅速更換面具,進入面具所代表的人物,有如神靈附體。托賓舞劇有許多種形式,都是以所用的面具組係和表演者的風格區別,像《托賓陀》(Topeng Tua)即是相當古典而...
溫慧敏等譯《峇厘島知性之旅系列》。
鳳山假面舞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面舞劇名。韓國傳統舞台劇,主要分為假面舞劇(又稱為talchum)、人形劇和足假面。其中假面舞劇又包括兩大系統:《楊州別山台》(Yangjubeol sandaenori)、《松坡山台》(Songpasandaenori)、《鳳山假面舞劇》(Pongsan Mask-Dance)、《殷栗假面舞劇》(Eunyul Mask-Dance)、《康翎假面舞劇》(Kangnyung Mask-Dance)、《統營五廣大》(Tonyung-Okwangdae)、《固城五廣大》(Kosung Okwangdae)、《東萊野遊》(Dongraeyayu)、《水營野遊》(Suyungyayu),這些屬於山台都...
Choi,Woo-il《Korean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1988.
殷栗假面舞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面舞劇名。源自韓國黃海道(Hwanghae)西部的殷栗村,其形成受《鳳山假面舞劇》〔見Pongsan Mask Dance〕和《康翎假面舞劇》〔見Kangnyong〕的影響;此劇除了在五月端午節演出外,也在四月八日浴佛節和七月的中元節表演。戲劇由傳統音樂演奏為背景,其間並間雜有口白貫穿劇情,基本上有點像臺灣常見的歌仔戲,只是舞者多半戴著木刻面具並穿著傳統服飾。此舞劇共分為六幕:一、獅子舞,二、小沙彌之舞,三、八個和尚之舞,四、貴族之舞,五、老僧之舞,六、老嫗、老漢之舞。其中獅子舞、小沙彌之舞和八個和尚之舞,與其他的舞劇相似,含有驅魔辟邪的性質。所演出的內容,多半反射出古典韓國的社會現象,深具...
Woo-il Choi《Korean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1988.
空;男子假面舞劇 (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劇形式。《khon》是泰國的宮廷古典假面舞劇,它源自偶戲「南」(Nang,泰國的一種皮影戲,類似印尼的Wayang Kulit)並演出《羅摩金》(Ramakien)選粹或其他的民間故事,《羅摩金》乃《羅摩衍那》〔見Ramayana〕的泰國版本。男舞者以啞劇舞蹈表達說書人所吟唱的內容,由歌唱者和「piphat」樂團伴奏。演出文本包括兩種文學風格,一種是詩歌敘述詩(Kampak),另一種是押韻的散文及對話(ceraca)。表演者限演出男性、女性、惡魔或猴子四大角色類型中的一種;負責演出運動員般強壯動作形的演員,他們要精心設計戰爭啞劇。面具的臉譜均被嚴格規範,這些面具都是全頭形的假面,不像日本或印...
《Cambridge Dictionary of Asian Theatre》.
康翎假面舞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面舞劇名。《康翎假面舞》和《鳳山假面舞》〔見Pongsan Mask-Dance〕,都是韓國黃海道地區(Hwanghae)代表性的假面舞,所不同的是《康翎假面舞》在沿海地區演出,屬海岸地帶型;而《鳳山假面舞》在其他地區演出,屬平野地帶型。此外,《鳳山假面舞劇》中的「Pongsantal」是一個鬼形木假面,
Woo-il Choi《Our life, Our Play》1988.
選美假面舞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伊尼哥.瓊斯(Inigo Jones, 1573-1652)編舞及全劇設計,班.強生(Ben Jonson,1573-1637)提供故事,首演於1608年1月10日倫敦。故事大體描述眾女神與其侍從競爭著歌唱、辯論與舞蹈等技藝,來決定誰有資格能得到「第一美人」的頭銜。假面舞(Mask或Masque)在英國的發展始於十六世紀初期,受歡迎後,逐漸成為劇院的常態性節目,頻繁的演出,到十七世紀前半葉時,已操作磨練得相當成熟,頗具藝術水準。最初存活於宮廷娛樂中,由於某些部份受法國宮廷舞的啟示,參與者都戴面具、或騎馬,或坐在裝飾成含抽象概念的馬車進場,也邀請現場所有的人加入跳舞。這段時期的英國統治者亨...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爪克;假面舞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劇名。印尼峇厘島假面舞劇,起源於十八世紀。此劇中的舞者,都必須戴上面具,演出爪哇卡汶語(Kawi)版本的《羅摩衍那》〔見Ramayana〕和《摩訶婆羅多》
《Cambridge Dictionary of Asian Theatr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是真的。如:「假牙」、「假髮」、「假面具」、「假道學」、「虛情假意」、「假戲真做」。
借。如:「假手他人」、「狐假虎威」、「假公濟私」。
設或。如:「假若」、「假如」、「假使」。
休息的日子。如:「假期」、「年假」、「放假」、「寒暑假」、「銷假上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常、十分、猛烈。如:「劇痛」、「劇烈」、「劇毒」、「劇寒」、「劇暑」。
戲。如:「話劇」、「劇情」、「喜劇」、「悲劇」、「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配合節奏表演各種姿勢的動作。如:「跳舞」、「手舞足蹈」、「載歌載舞」、「舞步輕盈」。
舞蹈的名稱。如:「交際舞」、「芭蕾舞」、「華爾滋舞」。
揮動、耍動。如:「舞劍」、「舞棒」。
賣弄、玩弄。如:「舞弊」、「舞文弄墨」。
飛揚、飛翔。如:「飛舞」、「眉飛色舞」。
興起。如:「鼓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