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5.62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做的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落得、弄得。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三折:「則為他滿懷愁,心間悶,做的個進退無門。」元.孔文卿《東窗事犯》第二折:「據著你這所為,來這里諕鬼瞞神,做的個藏頭露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箭靶的中心。如:「眾矢之的」。
目標,心中想到的地方。如:「標的」、「目的」。
確實的。如:「他的確是個好人!」、「那本書的確是我的。」
表所屬的介詞。如:「我的書」、「他的妹妹」、「公園裡的花」。
形容詞語尾。如:「美麗的」、「可愛的」、「帥氣的」、「認真的」。
人稱代名詞。如:「開車的」、「走路的」、「賣花的」、「忙碌的」。
副詞詞尾。如:「慢慢的走」、「高高的飛」、「好好的讀書」。
語尾助詞。如:「這是難免的」、「這是不可以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一、各別的。如:「個人」、「個性」、「個體」、「個別」。
此、這個。如:「個中滋味」、「個中好手」。
個子、個兒:物體的高矮或大小。如:「大個子」、「小個兒」。
量詞。用於計算單獨的人或物的單位。如:「兩個饅頭」、「一個理想」。
自個兒:自己一個人。如:「你去不去?你不去我自個兒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進行某種工作或行為。如:「做事」、「做工」、「做生意」、「做實驗」。
製造。如:「做蛋糕」、「做衣服」。
當、身為。如:「做父母的」、「做老師的」。
舉辦。如:「做生日」、「做滿月」。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 前言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由美國猶太裔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是研究組織激勵(motivation)時應用最廣泛的理論。二、理論內容個人是一個統一的、有組織的個體,個人的絕大多數慾望和衝動是相互關聯的。驅使人類的是若干始終不變的、遺傳的、本能的需要,這些需要不僅僅是生理的,還有心理的,他們是人類天性中固有的東西,文化不能扼殺它們,只能抑制它們。人類的需要是以層次的形式出現的,由低級的需要開始,逐級向上發展到高級層次的需要。 當一組需要得到滿足時,這組需要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基本需要的特性定義為:...
社會學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班杜拉(Albert Bandura)社會學習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社會學習論由極端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修正者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 )提出,融合部分認知心理學觀點.班杜拉屬於新行為主義(neobehaviorism)者。(註1)目錄1 (一)強化並非構成學習的必要條件2 (二)學習來自於觀察與模仿3 (三)模仿學習有不同的方式4 (四)模仿學習非機械式反映5 (五)最能引起兒童模仿的楷模6 (六)觀察學習四階段歷程7 社會學習論在教學上的應用8 參考書目9 關鍵字 (一)強化並非構成學習的必要條件不同於斯金納(Burrhus Frederic...
近側發展區間(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簡稱ZPD)是由前蘇聯發展心理學家利維·維谷斯基提出的學習理論,指學習者現時及實際可達到的發展的差距。這個差距是由學習者的獨立解題能力及其潛在發展水平而決定的。換句話說,就是學習者的學習能力以內,但暫時未能理解的知識。利維·維谷斯基|維高斯基認為,人的發展有兩種層次:實際發展層次與潛在發展層次。實際發展層次就是讓·皮亞傑|皮亞傑所謂的兒童發展階段,什麼樣的階段有什麼樣的能力;潛在發展層次則是在大人或同伴的合作下,能夠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兩者之間的差距,維高斯基稱之為「近側發展區間」。每個個體的基本能力(實際發展層次)...
大義滅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左傳.隱公四年》:「石碏,純臣也。惡州吁而厚與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指為了維護公理正義,對犯罪的親屬不徇私情,使其接受應得的法律制裁。《晉書.卷一二三.慕容垂載記》:「大義滅親,況於意氣之顧!」
檔案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檔案評量1.1 檔案評量的特色1.2 中英文關鍵字1.3 參考資料 檔案評量  檔案評量(portfolio evaluation)指蒐集學生在最近一段時間之內,所留存下來有關學業成績的資料,做為評定其成績高低的評量根據。檔案評量的資料包括很多方面,除模範生獎狀代表學生整體學業優良之外,分科資料如閱讀報告、週記、信件、演講稿等,即可視為語文科的檔案;家庭作業中數學練習題或參加過數學比賽的成績,即可視為數學科的檔案;參觀科學館的心得報告或登山旅行所做的遊記,即可視為自然科的檔案;參觀民俗表演或聆聽競選演說後所寫的記事,即可視為社會科的檔案。(張春興,98) 檔案評量的特色(引自葉順宜,2...
內隱的人格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隱的人格理論 Implicit personality theory目錄1 起源2 定義3 釋義4 參考書目 起源過去西方社會心理學者針對內隱理論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G. Kelly 與 F. Heider 等人。Kelly(1955)所提出的個人建構理論(personal construct theory)強調個人用以理解自己與他人的建構之複雜性與重要性。註2Heider(1958)則以常識心理學(commonsense psychology)的角度來探究個人理解生活周遭中的人與事時所用的俗民理論(lay theory)。註3 定義基本上,內隱理論指的是個人對其生活周遭的他人所持有的某些...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