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2.90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傑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撲克牌點數中為十一的,稱為「傑克」。為英語jack的音譯。牌面印著一個宮庭侍衛,牌質的大小居於十點和皇后牌之間。
傑克森職業興趣量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傑克森職業興趣量表(Jackson Occupational Interest Inventory)傑克森職業興趣量表屬於最新型的職業興趣量表,該量表具有以下兩個特徵:第一,其測驗編製程序特殊;第二,在幾方面其方法與史壯-康培興趣量表顯著不同。在目前所使用的各種興趣量表中,史壯職業興趣量表最具有悠久的歷史;史壯-康培興趣量表偏重在特殊職業的測量;而傑克森職業興趣量表,則偏重在...
黑尾傑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epus californicus (Gray, 1837)
長耳、體型瘦長為傑克兔的重要特徵;頭軀幹長約48公分,尾長約8公分。
美國中部與西部、墨西哥。
傑克兔經常出現在植被稀疏的開闊地區,坐著四處張望警戒或快跑避敵。各地生殖季節不一,分布在較南地區的個體,終年可生殖;雌兔一年可生3~4胎,懷孕期約41~47天,一胎1~6仔,圈養狀況下的壽命可達6年9個月。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兔形目(Order Lagomorpha)
兔科(Family Leporidae)
傑克遜(Andrew Jacks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傑克倫敦(Jack Lond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傑克森變色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amaeleo jacksonii (Boulenger, 1896)
體色一般為綠色調,或深或淺,隨所處環境亦可能變成褐色,雄蜥頭上具3支前伸之長角,而雌性則長角不發達或缺如,全長最大可達35公分。
東非的肯亞及坦尚尼亞,而由人為引入,現亦已在夏威夷之野外有存活之族群。
日行性樹棲型胎生蜥蜴,生活於東非高地之樹林間,行動緩慢,領域性強,雄蜥頭上之角於生殖季會用於打鬥,雌體一窩可生下7~40隻幼蜥。
T0000000608--有鱗目(Class Squmata)
T0000000614--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T0000000625--變色龍科(Family Chameleontidae),Chameleons
傑克凱比(人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德州儀器公司的工程師,其於1958年發明積體電路,JK正反器即以其名字命名。
奧芬巴哈,傑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法國作曲家,生於德國科隆,卒於巴黎,十四歲便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後又擔任法蘭西喜歌劇院的大提琴手,及法蘭西劇院音樂指揮。1855年曾自費經營劇院,除了作曲外還擔任表演經理人,發展小型輕歌劇。由於他的歌劇取材輕鬆,帶有幽默及時代社會的諷刺性,在拿破崙執政時期又受社會人士之歡迎。拿破崙跨台後,他受到政治議論之評擊,到美國暫避,後來又返回巴黎,因發表新作《霍夫曼的故事》(Les Contes d´hoffmann),再度受到接納及歡迎。他除了作曲外,也具有經營劇院發掘新人之才華。他的歌劇風格,擅以輕鬆幽默手法反應時代與社會的現象。他對喜劇之處理亦得心應手,同時探索法語的節奏性和音樂性。後代的史特...
傑克布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傑克布森(1897~1978)是德國出生的精神分析家,因違反納粹祕密警察的命令,被關進監獄。他在監牢裡的生活經驗,後來昇華為從事疏離症或憂鬱症的精神分析的研究。一九四○年赴美,經承哈特曼(H. Hartmann)的自我心理學的理論,導入對象關係論的觀點,發展為對象關係論自我心理學。哈特曼是確立並發展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學的代表人物。佛洛依德(S. Freud)到了晚年,對於本我、超我、自我的自立功能逐漸加以評鑑,哈特曼推廣這種觀念,修正精神分析的理論,特別重視自我的積極適應功能,對於自我加以肯定。佛洛依德認為自愛是對於自我或本我的補充,哈特曼則區別自我、自我表徵、對象表徵,認為自愛是本我對於自...
傑克─達克羅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傑克─達克羅士(1864~1950)為瑞士教育家。他強調音樂和兒童身體韻律活動的關係。故致力於啟發兒童心理、生理和情意的潛能方面的自由發展。年輕時他學習作曲。他修訂了和聲學的教學,並發展了他的節奏教育體系,即用身體動作來體現音樂節奏。一九○五年將身體律動術用於小學教育上。一九一○年在德國創辦了第一所身體律動術學校。身體律動術(Eurythmics)是為加深音樂節奏的意識而設計的,目的是借助音樂的節奏來引起大腦和身體之間迅速而有規律的交流。傑克─達克羅士著有〔節奏、音樂與教育〕(Rhythm, Music and Education, 1922)和〔身體律動術、藝術與教育〕(Eurythmi...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