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50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傳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封建時代,大官出行時,由侍衛高呼閒人迴避的一種威儀。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生左右傳車者傳呼甚嚴,行者亦爭闢於左右。」
2.口耳相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洧水注》:「口者,水口也,參陰聲相近,蓋傳呼之謬耳。」
傳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收無線電叫人訊號的收信器。發信者經由電信局之電信網路及無線發射臺發送無線電信號,將信息發送予傳呼機的持用者。分為單音型及顯示型兩種。俗稱為BB CALL。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下令叫喚他人,或命令他人前來。如:「傳喚」、「傳呼」、「隨傳隨到」。《儒林外史》第一回:「頭翁,你有所不知,假如我為了事,老爺拿票子傳我,我怎敢不去?」《福惠全書.卷二.蒞任部.堂規式》:「凡上司差承,候堂事畢,把門人先行稟明,以便傳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口、鼻將氣體排出體外。如:「呼吸」、「呼一口氣」。
大聲吶喊。如:「呼喊」、「呼救」、「高呼」、「歡呼」、「大呼小叫」。
叫、稱。如:「稱呼」、「直呼其名」。
召喚、叫人來。如:「呼喚」、「招呼」、「呼朋引伴」、「呼風喚雨」、「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擬聲詞:A>摹擬熟睡時所發出的鼻息聲。如:「呼嚕」、「打呼」。B>摹擬風聲。如:「北風呼呼地吹。」
嘆詞。多用於文言文。如:「嗚呼哀哉」、「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引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凡是明引一句或數句,文字不加刪改的,稱為全引。如: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橋>:「陸放翁有一聯詩句:『傳呼快馬迎新月,卻上輕輿趁晚涼』;這是做地方官的風流。我在康橋時雖沒馬騎,沒轎子坐,卻也有我的風流。」2.略引凡是明引一句或數句,文字加以刪改的,稱為略引。如:蔣中正<弘揚孔孟學說與復興中華文化>:「孟子讚美孔子為『聖之時者也』。所以孔孟的思想,可以說不僅能適應時代,且亦能領導時代。」 暗引凡事引用時,不指名出處,叫做暗用。又分為全用、略用兩小類。1.全用凡是暗引一句或數句,文字不加刪改的,稱為全用。如:劉真<論讀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古代獲罪入官供役使的人,後泛指奴僕。通「奴」。《後漢書.卷四八.楊終傳》:「太宗至仁,除去收孥。」宋.蘇轍〈次韻子瞻遊孤山訪惠懃惠思〉詩:「肩輿山下更傳呼,翩然獨往不攜孥。」
非驢非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下》載:漢朝時西域有個龜茲(ㄑㄧㄡ ㄘˊ)國,國王曾多次來漢朝朝貢,並對漢朝的服飾、禮儀制度非常欣慕。因此,在龜茲國也仿照長安的皇宮建了一座宏大的宮殿。傳呼朝拜、撞鐘擊鼓,一切日常制度,也竭力摹仿漢朝。但西域其他國家看龜茲國王摹仿漢朝,都譏笑說:「像驢又不是驢,像馬又不是馬。倒是像驢和馬雜交生出來的騾子,真是不倫不類!」後來「非驢非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物不倫不類。
香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置放香爐、燭臺的長几案。《西遊記》第一八回:「三藏聞言,遂設香案,朝南禮拜罷!」《初刻拍案驚奇》卷七:「正說之間,只見外邊傳呼:『有詔書到!』張果命人忙排香案等著。」
號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傳呼命令。如:「號令三軍」。《儒林外史》第三五回:「總兵號令一聲,那些兵一齊渡過河去了。」
2.傳呼的命令。《三國演義》第一○○回:「既令進兵,今又教休進,何其號令不明!」
連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連好幾年。漢〈古樂府.病婦行〉:「婦病連年累歲,傳呼丈人前一言。」《三國演義》第三二回:「袁氏連年喪敗,兵革疲於外,謀臣誅於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