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2.42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僧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僧眾。《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上》:「入到國中,見一所荒寺,寺內亦無僧行。」《董西廂》卷二:「僧行,有誰隨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走。如:「步行」、「直行」、「寸步難行」。
駕駛。如:「行車」、「行駛」。
做、從事。如:「舉行」、「行醫」、「行善」、「行事」。
可以。如:「行不行?」、「事情只要說明白就行了。」
流通、通行。如:「流行」、「風行一時」。
誇人能幹、幹練。如:「你真行!」
人的動作。如:「行為」、「行動」。
和出門在外有關的。如:「行蹤」、「行李」、「行程」。
將要。如:「行將就木」。
行書的簡稱。如:「行草」、「行楷」。
表現品德的行為舉止。如:「品行」、「操行」、「德行」。
兄弟姊妹長幼的次序。如:「我在家中排行老三。」
營業交易的機構。如:「銀行」、「商行」、「車行」、「分行」。
列。如:「行列」、「行伍」、「字裡行間」。
職業。如:「各行各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尚,出家修行的男人。如:「僧侶」、「僧人」、「貧僧」、「老僧入定」、「僧多粥少」。
如獲至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像得到最珍貴的寶物。比喻喜出望外。宋.李光〈與胡邦衡書〉:「忽蜀僧行密至,袖出寂照庵三字,如獲至寶。」《鏡花緣》第八七回:「紫芝趁空寫了一個紙條,等蘭蓀走過,暗暗遞了過去。蘭蓀正在著急,看了一看,如獲至寶。」也作「如獲珍寶」。
不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不會。《董西廂》卷二:「僧行,有誰隨俺?但請無慮,不管有分毫失賺。」
行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作法事。《南史.卷四四.齊武帝諸子傳.晉安王子懋傳》:「年七歲時,母阮淑媛嘗病危篤,請僧行道。」
龍龕手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遼僧行均所編撰,四卷,錄二萬六千四百三十餘字。為一本字書,於《說文解字》、《玉篇》外,並多引佛經,網羅極富。原名《龍龕手鏡》,宋重刻時,因避諱而改鏡為鑑。
高僧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南朝梁慧皎撰,十四卷。記載從東漢到梁初的高僧行誼,凡二百五十七人,附見者兩百餘人。本書為類傳體,分譯經、義解、神異、習禪、明律、亡身、誦經、興福、經師、唱導十門。但因時地所限,人物多偏在江左。此後,唐道宣著《續高僧傳》,宋贊寧著《宋高僧傳》,明如惺著《明高僧傳》,大致都依這部《高僧傳》的體例。
義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理旨趣。唐.白居易〈東都十律大德長聖善寺鉢塔院主智如和尚荼毗幢記〉:「經文甚詳,此記不載,今但載大師僧行佛事,與建幢義趣而已。」
擎拳合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拱手為禮,以示恭敬。宋.史浩〈如夢令.摘索衣裳宮樣〉詞:「容止忒精神,一似觀音形象。歸向,歸向,見者擎拳合掌。」《董西廂》卷二:「階前僧行,一謎地向前哀告。擎拳合掌,要奴獻與賊盜。」也作「合掌擎拳」。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