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4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孔氏六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 孔傳 撰 宋 乾道二年韓仲通泉州刊本   孔傳,字世文,孔子四十七代孫,宋建炎初年與孔端友南渡,寓居於衢州,此書約成於其南渡之後。書仿唐白居易《六帖》,取唐以下詩頌銘贊並奇編典錄,區分彙聚而成,是書初名曰《六帖新書》,但後人以其係續唐《白氏六帖》之作,乃更名為《孔氏六帖》。   孔氏此書,雜錄群籍,病者以為有失散漫,惟其書中所徵引皆唐宋以前書,墜簡遺文,往往而在,裨益考證實多。前人韓子蒼序其書曰:「孔侯之書,如官家之儲材,棟榱枅栱,雲委山積,匠者得之,應手不窮,其用豈小?」是公允客觀的說法。白、孔《六帖》原各自成書,分別為三十卷,南宋末年,書坊合併刊行,並變更卷數為百卷;元明以降,各家刊行者均從百卷本,於是《唐宋白孔六帖》合成一書,原來單行本遂不見蹤影。本院所藏宋版《孔氏六帖》,千百年來,尚得存在人寰,實為書林奇事。   院藏《孔氏六帖》未見藏書家著錄,流傳真是稀如星鳳。此本原三十卷,今存二十九卷,書中有明文淵閣印記,而《文淵閣書目》著錄作「一部十冊,闕」,可知此書當時已不全。此本後來從明內府中散出,康熙間為山西按察使宋筠所得,乾嘉時期入藏内府,《欽定天祿琳琅書目‧後編》有著錄。今本十九冊,乃後代改裝。
六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唐代科舉考試,進士、明經科都有帖經試,凡十帖中能中六帖的,即算通過帖經試,故稱為「六帖」。見唐.杜佑《通典.卷一五.選舉三.歷代制下》。
2.書名。古來用六帖作書名的很多,如《白氏六帖》,即為後人託唐朝白居易之名,取凡書精語可備詞賦採用者,各以門目類聚。又如宋朝孔傳有《孔氏六帖》,與白氏六帖合稱為「白孔六帖」。其他又有《前漢六帖》、《周易六帖》等。
白孔六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指後人假白居易之名所偽撰的《白氏六帖》和宋孔傳所撰的《後六帖》的合編本。其書分類編次,體例仿自《北堂書鈔》,可供參考、查索。簡稱為「白帖」。
〔唐宋白孔六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宋白孔六帖〕100卷,(唐)白居易(772-846)撰,(宋)孔傳(?)續撰南宋建刊十行本,存42卷。
  南宋建刊十行本,存42卷。
  明嘉靖問(1522-1566)刊本
  明刊本
  明天啟元年(1621)鈔本
  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民國58年(1969)臺北新興書局據明嘉靖年間(1522-1566)覆宋刻本影印,卷前附索隱。
  民國72年至75年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該書係以白居易〔白氏六帖事類集〕與孔傳〔六帖新書〕合併而成,故名,或稱〔白孔六帖〕。兩書原各有30卷,此...
唐宋白孔六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唐朝(西元618∼西元907)白居易(西元772∼西元846)編輯,宋朝(西元960∼1279)孔傳續,成書於建炎、紹興(1127∼1162)年間。該書有一百卷,第六十一卷至六十二卷,輯錄有關樂、樂制、知音、淫樂、六代樂、四夷樂、瞽宗、女樂、掌樂、雜戲、樂器及歌舞事項,具參考價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妥當、適切。通「貼」。如:「服帖」、「妥帖」。
順從、馴服。通「貼」。如:「帖服」、「俯首帖耳」。
從石刻或版刻拓印下來的墨跡,用作學習寫字臨摹的範本。如:「碑帖」、「字帖」、「臨帖」。
邀請客人或致謝的紙卡。如:「帖子」、「請帖」、「喜帖」、「謝帖」。
寫有生辰八字等的紙片。如:「庚帖」、「換帖」。
參加網路論壇上討論的文字,或發表的議論。如:「跟帖」、「刪帖」。
量詞。用於計算藥劑的單位。如:「一帖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六位。大寫作「陸」,阿拉伯數字作「6」。
數目是六的。如:「六人」、「六親」、「六畜興旺」。
鏤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木板上鏤雕,專用以印書。清.葉德輝《書林清話.卷一.刊刻之名義》:「毋昭裔在成都,令門人勾中正、孫逢吉書文選、初學記、六帖鏤版是也。」也作「鏤板」。
白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氏六帖的簡稱。參見「白孔六帖」條。
鶴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皇太子的居所。《白孔六帖.卷三七.太子.鶴禁》引〈漢宮闕疏〉曰:「白鶴,太子所居之地,凡人不得輒入,故云鶴禁也。」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