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6.95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凡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普通通行的詞語。《爾雅.釋詁》「如、適、之、嫁、徂、逝,往也」句下宋.邢昺.疏:「徂、齊語也,適、宋魯語也,往、凡語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話。如:「語言」、「國語」、「千言萬語」。
說話。如:「默默不語」、「不言不語」、「語無倫次」。
傳達訊息的動作或信號。如:「旗語」、「手語」。
蟲鳥的鳴叫聲。如:「鳥語花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切。如:「凡是」。
普通的、不出色的。如:「平凡」、「自命不凡」。
人世、俗世。如:「凡間」、「凡塵」、「超凡入聖」、「仙女下凡」。
總共。如:「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有才能、智慧的人。如:「天才」、「英才」、「幹才」。《孟子.離婁下》:「中也養不中,才也養不才。」《禮記.文王世子》:「凡語于郊者,必取賢斂才焉。」
同義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言不同而語義相同或相近的語詞。凡語義相同的稱為等義詞,不僅認知意義一致,且更在感情色彩或風格特點上亦無差別,如「元音」和「母音」二詞。又如「番薯」和「地瓜」二詞。此類例子極少。絕大部分同義詞屬於主要意義基本相同,但程度、色彩、風格等有別的近義詞,如贊成、同意。
言揚行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禮記.文王世子》:「凡語于郊者,必取賢斂才焉。或以德進,或以事舉,或以言揚。」指求取賢才要以聲名和德行為選錄標準。《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就如孔子生在春秋時候,那時用『言揚行舉』做官;故孔子只講得個『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這便是孔子的舉業。」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